王昭君在赛外过着怎样的生活?她是怎么去世的?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昭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无论是在戏剧小说中,还是在影视作品中,有着古时候四大之称的王昭君,和他的丈夫呼韩单于都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的一对佳侣。相公雄姿英发,妻子倾国倾城,让读者大大们不由得发出“只羡鸳鸯不羡仙”之叹。
然而事实上王昭君的一生,远没有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所描述的那么美好。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公元8年),名嫱,字昭君,名皓月,西汉时期南郡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人),与貂蝉、西施、杨贵妃并称为中国古时候的四大。王昭君是四大之中的落雁,晋朝时期为了避及司马昭讳,又称称为“明妃”。公元前52年出生于归一户平民之家,后在汉元帝建昭元年以民间女子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昭君维护汉朝和匈奴关系稳定半个世纪,《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堪称经典。
当时,呼韩邪单于来朝,欲求一汉族女子为妻,汉元帝敕以五女赐之。“昭君入宫数载,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徊,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大概意思是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主动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万邦之好。汉元帝在选人的时候,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在呼韩邪临辞大会上,昭君以中国东方美人之气质,沉鱼落雁之容颜震惊四座。汉元帝见此大惊,不曾想后宫之中竟有如此美貌之人,遂动了恻隐之心,想把昭君留下来,但是之前已经答应了呼韩邪,故不好失信于人,只得作罢,将昭君许给了匈奴。
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南匈奴,嫁给了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候昭君才十九岁,是人世间少有的绝世;但是呼韩邪已过花甲之年,垂垂老矣,跟艺术作品中那个英姿雄伟的形象大相径庭。王昭君到达南匈奴后,与她的这位老相公相处也算融洽,期间还为呼韩邪单于誕下一个,取名 伊都智牙师(也写作伊屠牙斯),然而就在婚后三年不到的时间,王昭君刚刚适应了匈奴生活后。呼韩邪单于抛下娇妻和幼小的离开了人世。
在老单于去世之后,其长子复珠累顺其自然的当上了单于,按照匈奴“荒唐”的祖训,王昭君又嫁给了复珠累作为妻子,也就是说她嫁给了自己的继子;从中国传文化来看这件事是极其荒诞无稽;不过好在这位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也是非常怜爱,夫妻之间感情也较好,王昭君的子过得倒不苦涩;还为其接连生下两个女儿。然而两人在过了十年的夫妻生活后,这位年轻的单于也去世了;悲惨的她又被告知要嫁给新单于,复珠累的长子,也就是说她还要再一次嫁给她的孙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任凭谁也接受不了一个人要侍奉祖孙三代的事实,这是多么的荒唐至极。作为受中华传文化熏陶的王昭君又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呢?
至此,王昭君终于受不了这种荒唐的婚嫁制度,选择服自尽 明哲保身;王昭君去世之后被葬在青山脚下,远远地遥望着她再也回不去的故乡,豆蔻年华之时出塞匈奴,到死都没有回去过一次。不禁让人对她的遭遇感到惋惜~(昭君墓坐落在内蒙古大黑河南岸,初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墓体状如覆斗,高达数十米,底部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主动出塞和亲,并不是她最主要的功绩;而是因为她在到匈奴之后,大肆颂扬中华文化,一己之力平定了汉邦与匈奴之间的战乱,使人民免受战乱之苦。为边疆带来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稳定,这样的绝世女子当被载入青史,流传千古。
其实我觉得,王昭君为了两国之友好放弃了自己的家人,错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为了汉邦倾其一生,实属巾帼英雄。她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完全不亚于霍去病将军。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传承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