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怎样的顾虑?他为什么不让子孙为他扫墓?
还不知道:司马懿的网友们,
《晋书》载:“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
司马懿家族显赫,高祖父司马钧是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担任过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则是三辅之一的京兆尹,而司马防的八个有“司马八达”的称号,司马懿是司马防的第二个。
而司马家族与曹家,则曾是互利共赢的场景,曹担任司空时,派人去请司马懿到自己府上任职,司马懿一看这人,其父曹嵩不过是宦官的养子,着贿赂中官,成什么气候?因此以风痹症拒绝了征辟。
不过几年过去,曹官至丞相,地位与以往又多有不同,曹对司马懿也不再客客气气,表示司马懿要是再不愿出仕,那就把他抓了,司马懿也清楚此时的曹,已经不是他能够得罪起的,从而成了曹的“手下”。
并且除了司马懿,司马防的另外七个也都进入了曹魏为官。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是“司马八达”中最为长寿的,活到了272年,临终时仍以魏朝忠臣自居。
但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时,协助司马懿控制住了京师,从而诛曹爽。
曹曾对曹丕说过“司马懿不是一个甘为臣下的人,后必会干预我们家族的事情。”不过司马懿做事谨慎,恪守职责,又没有完全掌握兵权,他于曹丕而言是有用的,后来曹封魏王,曹丕与曹植存在竞争关系,司马懿则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了胜利。
因此司马家并没有被曹氏连根拔起,司马懿甚至在曹叡登基为魏明帝后,步入了权利中心,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大概已经将司马懿看成了第二个诸葛亮,临终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放眼望去,曹魏政权中,再无人能和他匹敌,曹当之言,一语成谶。
不过司马懿并没有活到孙子司马炎(司马昭嫡长子)篡位那天,嘉平三年(251年)八月戊寅,司马懿在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三岁,临终留遗言:子孙不许为我扫墓。
司马孚也是秉承司马懿的遗愿,丧事简办,敛以时服,不树不坟,不设明器。这不禁让人想起,曹在220年病逝之时,留下遗命:敛以时服,无金玉珍宝。
曹位及一时,丧事也是简办,因为在当时,盗墓之事实属常见,曹既担心盗贼盗墓,也担心子孙后代作为不大,那么孙吴、蜀汉之人,未必不会找到曹之墓,做出挖坟鞭的事情,所以曹并没有想着风光下葬。
司马懿同样有这样的顾虑,并且《晋书·宣帝纪》中还记载:“诛曹爽之际,支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司马懿当时挫败曹爽,诛的可不只有曹爽及其羽,还有三族,甚至与曹爽相干的姑姑、姐妹以及女儿,这些弱女子都没能活下去。司马懿做出这般赶尽绝的事情,可谓是丧尽天良。
因此司马懿也惧怕几百年后,自己遭受掘坟鞭的事情,因而距离司马懿离世过了1769年后,曹的墓都被找到了,众人还只是清楚司马懿葬于河阴首阳山,但不只其具置,也不得不感叹司马懿的老巨猾。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