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和李斯都是法家代表人物 两人的结局为什么完全不同
对商鞅和李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国最出色的两位丞相,一个帮助秦国变得富有起来,另一个帮助秦王一中国。秦国自秦襄公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得封邑,在为自己封邑战争中秦襄公不幸战死,后来秦国的基本雏形主要是秦文公打下来的。
时间转眼到了秦孝公时期,在这个时期秦国积重难返,国家贫困不堪面对现状秦孝公大胆任用商鞅进行改革使得秦国变得富有了起来,军队强大了起来。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到了秦王政时期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才开启了灭国之战。在灭国之战中大秦丞相李斯无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辅佐秦王政处理军国大事,其法家思想在秦国得到贯彻的执行。在秦灭六国之后他主张废分封,行郡县,建立一整套君主集权制制度。无论是在上,还是在经济上对后世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
秦魏之战的结果是以秦国战败而告终,最终只能割地求和。然而秦人生性蛮野这种结果自然无法接受,所以秦献公在战争结束不久就不幸身亡了。继位者为嬴渠梁,也就是后来的秦孝公,秦孝公初期亲过面对的战役过后残山剩水,国家再也经历不得风雨了,国家变得羸弱不堪。甚至山东诸国都鄙视秦国,完全的看不起这个国家,称这个时期的秦国为“弱秦”,没有国家愿意与秦国互结盟友。
此时的秦国一穷二白,宗族势力个个有力不愿用,有钱却不出,民众面的此状也不远为国家出力,百姓私斗成了常事。
秦孝公看到这一切内心痛心疾首,他是一个拥有远大志向的人,面对秦国的现状他明白自己必须要励精图治,想要改变国家现状,唯有变法才能使秦国走向强大,才能赢得诸侯国最起码的尊重。
然而这个时候秦孝公最渴望得到一帮人才能够帮助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让秦国强大起来。正在秦孝公心急如焚之际,秦国历史上关键人物商鞅便出现在了秦孝公的眼前。
商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师从鬼谷子,后来到魏国寻找出路却没有得到魏国国君的重用,当看到秦孝公发出的招贤令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一展宏图的机会来了,转而就投奔了秦国。
秦始皇生前的李斯
李斯少为郡吏,曾师从荀子,战国末年来带秦国,经历了一顿曲折之后被拜为客卿,后来李斯的官爵不断上升,最后走到了丞相的位子,位极人臣,享受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无上待遇。
“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上天赐给的那一次机会。秦穆公时期秦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没有完成一大业,原因是秦国一天下的时机还不成熟。秦孝公之后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征战,加之周天子的的权柄一落千丈,秦国才有机可乘。而今大秦国力强盛,大王您又是一位贤能的君主,如今消灭六国的时机已经到了,大秦荡灭六国必定如同扫出灶台上的灰尘那般容易。大王千万不能错过。”
这是李斯初次接近秦王之时对秦王说的话,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斯的主张。首先能干成大事的人必定是有能力的人,其次有能力是一方面一定要看准时机。并认认的给秦王政分析了秦国为什么拥有这么多贤能的君主却不能一天下的原因。
李斯不仅在上如鱼得水,而且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极高的,李斯写下的《谏逐客令》一文就入选到中学课本中。
正当秦王政下定决心要开启灭国大战之时,韩国却使用了“疲秦之计”,用郑国给秦国修渠来拖延秦国灭掉韩国的时间,牵制秦国东出。后来郑国来秦修渠的目的被曝光,由此秦国宗亲和秦国大臣联名反对外来客卿。在诸多宗亲和大臣的联名之下,秦王政不得不下逐客令,李斯也在其中。
而李斯自然不会在自己的心愿没有完成之前就离开秦国的,在离秦之时李斯写下了自己的奏章递呈给了秦王政。这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令》,其大致内容为:
“六国之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报复,大王下达逐客令的决策是错误的,秦国之所以大战壮大与外来客卿有着很大关系。秦穆公从西戎请来由余,从东方请来百里奚等等,在秦孝公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秦惠王重用张仪,秦昭王得范雎。也正是这些外臣才使得秦国逐渐走向强大,如果这几位君主也下达逐客令秦国就不会走向强大,今天的秦国也就没有强大之名。”
这是李斯发自肺腑对秦王政说的话,感人肺腑,秦王政听后立马废止了逐客令,并下令迎回所有外客。
在开启灭国之战那个时期,秦王政听从李斯离间各国君主的计策,当秦国君臣陷入先攻赵还是先攻韩的时候秦王政采纳了李斯提出的“先灭韩,以恐他国!”的计策,由此开启灭国大战。
秦始皇驾崩后的李斯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为丞相继续辅佐秦始皇,在秦朝的政权、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李斯建议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的同时又提出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在同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努力,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为代表的为秦始皇加强君主集权制做铺垫。
但是李斯的生平的后期,却将大家思想推到了一个极端化的方向,此时的李斯已经没了他年轻时期“依法治国”的志向,后半期并不能完全代表法家思想,所以李斯后半期的思想至于应不应该划入法家思想,让现在的我们摇摆不定。
但归根结底李斯还是一个法家最完全的执行者。
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并没有按照秦始皇的遗诏彻底的执行下去,他担心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好的公子扶苏即位之后对自己不利,自己会,所以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擅自更改遗诏改立胡亥为秦朝第二位皇帝,史称“秦二世”。
为了防止秦国出现什么变故,复苏的结局只有一个字“死”,如果没有出现秦始皇突然离世的这件事估摸着秦朝的第二位继承者一定是扶苏。
或许扶苏会将秦国治理得很好,因为秦始皇生性暴略,骨子里透露着狠劲儿,在执政方面显得非常的霸道,而扶苏就不同依照扶苏的性格上台之后一定会选择仁政的。对百姓也会轻徭减税。
在秦国岌岌可危,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的时候扶苏一定不会选择像秦二世一样继续修建阿房宫。
再者选择与臣赵高同流合污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赵高接着胡二世的权威为非作歹,将嬴姓宗亲尽数逼上绝路,即便是有忠臣建言到最后的下场都是惨不睹,所以忠臣也就变成了哑巴,心中敢怒不敢言。
商鞅和李斯的下场都挺惨的,商鞅辅佐秦孝公完成变法,使得秦国国富民强,但在变法的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到一些权贵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清算了。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践行着法家思想,在得到秦王重用之后,以卓越的才干辅佐秦王完成了秦国一列国的大业。虽说两位丞相都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最终的结局都很惨淡,商鞅被最终被车,而李斯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李斯被腰斩。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