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取代曹魏政权之后,为什么要以ldquo;晋rdquo;作为国号?
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改元泰始,是为晋武帝。曹魏灭亡,西晋开始,而在之前司马昭已经派兵消灭了蜀汉,所以在蜀汉和曹魏相相继灭亡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于司马炎来说,其建立的西晋王朝之所以用“晋”作为国号,主要是因为司马昭被曹魏封为晋公、晋王,并建立了“晋国”这一封国。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立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停了下来,又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建立的封国,为何要以“晋”作为国号?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司马昭所建立的封国——晋国,始于公元258年。彼时,距离高平陵之变已经有接近10年的时间了。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不仅曹爽、夏侯玄等曹魏宗室力量被清除得差不多了,还通过平定“淮南三叛”,以此解决了忠于曹魏的武将势力。基于此,公元258年的司马昭,理论上具有直接篡位的实力了。但是,司马昭并没有直接篡位,而是先在曹魏之内建立了晋国这一封国,如同当年曹在东汉王朝之内建立魏国一样。
《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中记载:夏五月,命大将军司马文王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锡,文王前后九让乃止。对于晋国这一封国,名义是曹魏皇帝曹髦所赐,实际上当时曹髦已经是傀儡皇帝,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没有司马昭的默许,自然不会用“晋”来作为自己封国的国号了。至于司马昭为何选择用“晋”作为国号,小编认为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这是司马昭、司马师、司马懿的出生地,在春秋时期确实属于晋国的疆域。对于司马懿家族来说,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于晋国的疆域。周襄王十七年(635年),晋文公因带兵帮助周襄王恢复王位,周襄王便将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包括原、温等在内的土地赐给了晋国,被称为南阳(和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不是一个概念)。
晋国得到温地,便在这里设邑,为温邑,并任了狐溱为第一任温大夫,而温邑也就是之后的温县,也即司马懿的出生地。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因为司马懿家族的家乡曾经是晋国的疆域,现在司马昭建立的封国以“晋”作为国号,是完全可以说得通的。另一方面,除了自己家乡的缘故,司马昭从曹魏获得封地,实际也在春秋时期晋国的范围内。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兴兵伐蜀,最终成功消灭了蜀汉。当时在位的皇帝曹奂又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建立晋国,司马昭在辞让后终于接受,晋国于是建立。根据曹奂的诏令,晋国这一封国的疆域,包含了太原郡、上郡、西河郡、乐平郡、新兴郡、雁门郡、河东郡、平阳郡、弘农郡、冯翊郡等,正好和春秋时期晋国的疆域较一致。
如太原郡在战国时期是赵国的疆域,上郡曾是韩国的疆域,河东郡则是魏国的疆域。而众所周知,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都出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因此,既然自己的封国和春秋时期的晋国疆域较一致,那么采用“晋”作为国号,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此外,在笔者看来,选择“晋”作为国号,或许也有希望可以结束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意思。
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被一分为三,也即被分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现在,司马昭以“晋”作为国号,可谓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思,也即希望借助于晋来将魏蜀吴三个诸侯国聚集为一个国家,也即晋国,也即晋国不仅要取代曹魏,还要消灭蜀汉和东吴,从而让三家分晋变成三家归晋。值得注意的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西晋王朝在公元280年消灭了东吴,成功结束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