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因为年纪大了才变得昏庸?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曹一生没有服过几个人,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只承认刘备和他是英雄,袁绍、公孙瓒、袁术、刘表这些人不入曹的法眼,然而当曹多次南征,对东吴始终寸土未得的情况下,感叹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大概是孙权对小一辈的人中最高的评价了。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东吳大帝孙权,晚年确有点昏庸。如在用人方面,他让才能平平的诸葛恪辅政,埋下了后来的;在做事方面,他在继嗣问题上缺乏明断,逼死了国之栋梁陆逊,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和自然规律有关,二是和封建制度有关。后期为人最大诟病“逼死陆逊”、“胤嗣废毙”(废太子鲁王),认为他年纪大了,变得昏庸了,事实如此么?其实才没有那么简单!孙权18岁那年孙策手里接下父兄基业,他战功不如兄弟,为什么孙策就能具慧眼选中孙权?
有一种可能是,自然规律。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生理心理机能就会退化,年龄越高,退化越严重。现代人活在到六,七十岁,依然肢体健康,头脑清醒,很常见。但古时候,人能活到六,七十岁的,已算是高寿了。曹六十六岁,刘备六十三岁,诸葛亮仅五十四岁,只有孙权活到了七十一岁。在那个年代活到这个岁数,头脑有些不灵活,做事有些颠倒,应该也是很正常的。
到了晚年,孙权按照儒家嫡长子继承制度立的国本孙登死了。这就引发了巨大的危机。原来平等而待的孙和和孙霸,突然之间一个变成了太子,一个变成了楚王。这就让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作为东吴的本土士族代表,陆逊等人自然是要求按照如儒家礼制要将两任待遇分开。然而孙权此刻最反对的就是,你们对我的家事说三道四。透过现象看本质,晚年的孙权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实际上是挺外地派来斗本土派的。因为外地派最大的山便是自己,所有相对会更忠心。
但是也总是有人对孙权在晚年时期对于国家管理和发展的一些小的决策失误耿耿于怀,借题发挥。此类事件如孙权不顾众人劝阻,接受公孙渊反魏称臣并封其为燕王,而后却遭到公孙渊反戈一击以致吴国赔了夫人又折兵。在封建君主制度下,如果一个国家领袖从政一生,对于人臣的进谏每次都能去弊存利,那他不是人,而是神。因此,这些一时的过失是无法成为论证晚年孙权昏庸无能的有力论据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