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刘邦的发小卢绾最后是什么结局?

  在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开始施行郡县、分封并存的制度,其中诸侯王中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人物,后来人对他的了解更多是他和刘邦的关系,但是却忽视了他本身的能力。所以一度被认为是着友谊上位,并没有材实料。此人就是卢绾卢绾从小就在沛县长大,巧合的是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生,仿佛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有着这一层关系的影响,两人的关系也特别好。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随着刘邦的崛起,卢绾也跟随刘邦一路高升,最后建立汉朝初期,卢绾平被封为燕王。但是卢绾在刘邦阵营当中的定位是什么呢?刘邦身边的谋士,大家会想到张良,将军会想到韩信,后勤会想到萧何,驾车会想到夏侯婴,保驾护航会想到樊哙,哪怕是为刘邦卖命,都会想到纪信,唯是卢绾,好像是寸功未立,毫无作用。

  卢绾

  但事实的是这样吗?在我看来卢绾的地位不在前面提到的人物之下,卢绾的基本定位属于刘邦阵营的核心领导层。之所以卢绾给人的印象不深刻,在于卢绾没有高光时刻。张良有古博淘沙刺秦王,韩信有胯下之路、背水一战,萧何有月下追韩信,夏侯婴有三次救刘邦的孩子,樊哙有鸿门宴斗勇。但这并不代表卢绾就一事无成,相反卢绾在汉初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一点需要看看卢绾的履历。

  在刘邦建立汉朝初期很多制度并不健全,但制度结构是一致的,离不开三个重要的职务,分别是丞相、大将军和太尉。而卢绾正是其中之一的太尉,另外即使是对卢绾的铺垫少不了和刘邦扯上关系,可有一句话也不容忽视“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假如这句话是刘邦说的,倒是可以怀疑刘邦出于友情给了卢绾富贵,但这番话却是在刘邦建立汉朝初期,群臣给出的答案。

  《史记》记载:“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

  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弟兄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个是能和卢绾相媲美的,即使是萧何、曹参这样的人,都没办法与之相。而且刘邦将卢绾视之为家人,史载“即帝位,交与卢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其中交是指刘邦的弟弟刘交,说的是两人常常和刘邦在卧室内交谈,刘邦有什么秘密的话也只是告诉两位。那么卢绾有什么能力,能得到刘邦这般赏识呢?

image.png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史书里的卢绾,先后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而且都很关键。其中第一次是卢绾和刘贾一起渡过黄河,然后深入西楚进行作战,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战果,记载是“卢绾绝籍粮饷”;其次这是卢绾灭临江王的战役,这一次是卢绾单作为最高军事帅的身份进行作战。之后则是后来的消灭诸侯国时期,卢绾击败燕王臧荼。所以在军事生涯上,卢绾是有实实在在功绩的,只是卢绾不像樊哙那么勇猛能够此次先登,也不能像是韩信一样用兵如神,所以才显得尤为普通。

  但卢绾的结局完满但并不能称之为完美,虽然是诸侯王中最受刘邦宠幸的诸侯,可是猜忌也导致友谊破碎。一切的源头来自一个叫做张胜的小人物,当时代地叛乱,刘邦命令卢绾前去剿灭。代地的陈豨派使者找匈奴帮忙,卢绾也派遣张胜去拦截。但没想到张胜来到了匈奴之后,前燕王的臧衍故意挑拨,说现在代地被灭接下来就是燕地了,而你能得到重用,也是因为你了解匈奴的事务。但燕国没有了,那么你还有什么作用呢?于是张胜暗中联合匈奴。

  此时的卢绾还不知情,主动上书怀疑张胜谋反,要了张胜。张胜回来之后,向卢绾说明一切,卢绾又反悔了,认为张胜说得有道理。所以主动向刘邦开脱,随后年年和陈豨打假仗,以此来糊弄刘邦。谁知道陈豨的部下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要求卢绾立刻来见。心虚的卢绾根本不敢去,等到刘邦下令追查的时候,卢绾更加心虚,最后刘邦不得已下令铲除卢绾。最后卢绾也是来不及再向刘邦解释,投了匈奴。

  整体来说这么一对发小,结局却是在不信任和愤恨中终结实属不应该。卢绾承蒙刘邦的厚爱,但是却辜负了刘邦的信任。为了蒙骗自己的好友,还打起了假仗,对臣子而言视为不忠,对朋友而言视为不义,所以卢绾辜负了刘邦,即使是卢绾只求自保,但始终还是有负刘邦。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