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和东汉相 两者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和曹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外戚和宦官,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两个瘤,他们是祸乱朝政,导致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但是外戚和宦官却是寄生在皇权之下的附庸,外戚主要依的是皇太后的权威,宦官依的是皇帝的信任。
这两个群体极度依赖皇帝建立起来的皇权威仪,因此这两个群体只能乱政,却少有能篡位的,历史上完成外戚篡位的,也只有王莽和杨坚,宦官乱政能够灭国的,也只有赵高了。
对古时候王朝来说,威胁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文武权臣,另一个是农民运动,从整个历史来看,农民会王朝的稳定,但正导致王朝更替的,大部分都是文武权臣,毕竟历史只有两个农民成功的王朝。
就王朝根基而言,东汉要曹魏深厚得太多了
东汉王朝延续汉朝刘氏江山,这在新莽后期,基本上是的共同需求,西汉王朝是历史第一个深得各方支持的大一王朝。
新莽末年爆发的绿林、赤眉,以绿林最先拥立更始帝刘玄为帝,消灭王莽后,赤眉军虽然与刘玄决,但其拥立的依然是刘姓后裔刘盆子为帝。
由此来说,东汉王朝的建立,其实是刘秀在一帮子刘姓宗亲争夺汉室帝位的环境下,最终获胜完成一的。
与其说东汉的根基,反倒不如说是刘姓汉室的根基,汉朝完成一之后,历经数代,从“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再到“汉宣中兴”,延续到“光武中兴”“明章之治”最后到“永元之隆”,一举消灭了威胁北方数百年的匈奴帝国。
汉朝创造了古时候历史第一个盛世的巅峰,因此在很多士族百姓的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东汉末年,很多名士都心向汉室,励志光复汉室,重整山河。
曹魏的建立者曹,起初也有复兴汉室的心思,刘备更是依宗亲的身份,以匡扶汉室的名义,从一个落魄皇族,建立起了三分天下的功业。
在曹魏内部,以荀彧、司马懿等人为代表,不乏一批心向汉室的大臣,荀彧看到曹封王,心中的幻想破灭,不惜身死捍卫自己汉臣的最后尊严。
司马懿多次称病,不愿出仕侍奉曹,只因为汉室政权被曹氏所把持,不愿意屈节侍奉曹氏,最后还是曹强制征辟,司马懿才出仕。
这些种种现象,都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汉室根基深厚,因而才有被篡位之后,可以重塑山河,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曾有过的现象,这也是及时东汉数代都是小皇帝,但依然能够延续的一个原因。
而曹魏就相之下,几乎就没有什么根基可言,曹“挟天子以令天下”,辛苦半生也只能控制河北、中原、关中等地,维持三分天下的局面。
终曹魏一朝,始终未能完成一天下的大业,如果不算司马氏专权的时间,曹魏也仅仅能做到了三分天下的平衡,连年战乱的环境,没有开创太平盛世的功业,又怎么能够让天下归心呢。
而且在曹魏内部也始终是不断,曹丕时期有羌胡之乱,曹叡时期又有辽东之乱,而且从曹开始,曹魏治者一直都与各大世族关系紧张,这样的内部环境,曹魏哪有什么治基础啊!
权力结构:东汉立国之后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皇权益加重,曹魏因连年战乱,大将军的权力足以威胁皇权
就权力结构来看,曹魏相于大一的王朝,具有先天的劣势,因为王朝一之后,皇帝可以有精力削弱将帅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加重皇权,可以维持王朝的平稳延续。
但是曹魏却不能,整个曹魏时期,都面临着与蜀汉、东吴两线作战的压力,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曹魏在关中和两淮的将领,都拥有巨大的权力。
西线的曹,在曹丕称帝之初,就官至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曹叡继位后,又升任大将军,成为曹魏的领军人物之一。
东线的曹休,黄初元年,曹休接替夏侯惇成为东线魏军帅,成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兼领扬州刺史,后曹丕有拜曹休为扬州牧,曹叡继位后,任命曹休为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帅。
正是因为在这样不断的战争环境下,曹魏中央无法对军事将领进行权力削弱的行动,随着战功是积累,边帅的权力益加重,逐渐达到了威胁皇帝权威的高度。
这种情况,对于完成大一的东汉王朝,却完全不用担心,光武帝刘秀一天下之后,就开始着手整顿吏治,防止权臣干政,削弱功臣权势,加强中央皇权。
光武帝一方面,大肆封赏开国功臣,同时也禁止功臣干预朝廷政务。另一方面以“柔道治国”为主要理念,劝退功臣、提拔贤能的文臣,给予功臣归乡享受优厚待遇。
以“云台二十八将”为首的东汉开国功臣群体,纷纷接受光武帝的政策,“并剽甲兵,敦儒学”,整个功臣中,仅有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因为文武兼备,可以参与朝廷政事。
从东汉立国开始,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都在进行削弱勋贵权力,加强皇权。汉明帝继位之后,更是进一步采取措施,对官员严苛整顿,对勋贵豪强进行严格,对百姓却轻徭薄赋,宽厚仁慈,加强了东汉王朝的治基础。
小皇帝也分水平高低,东汉有几位小皇帝,凭借宦官清除权臣
东汉第一位小皇帝是汉和帝刘肇,继位时年仅十岁,由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外戚权倾一时。永元四年,年仅十四岁的汉和帝,与中常侍郑众、清河王刘庆商定诛除窦氏的计策。
永元四年六月,汉和帝驾临北宫,命令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领兵备战,驻守南宫和北宫,下令逮捕窦氏羽下狱处死,并窦宪的大将军印绶,命令窦宪、窦笃、窦景等返回各自封国,待他们到达封国勒令他们,成功夺回政权。
从汉和帝之后,汉朝的历代皇帝,继位时年纪都较小,没有超过15岁的,其中汉殇帝、汉冲帝、汉质帝在位时间都不足一年,去世时也分别只有一岁不到、三岁、九岁,并无作为。
汉桓帝刘志继位时,年仅十五岁,在东汉皇帝中算年长的,汉桓帝继位后,由外戚梁冀把持朝政,继位十余年后的汉桓帝,与宦官单超等人,商定除掉梁冀的计策。
单超等人以汉桓帝的名义召来司隶校尉张彪,征调司州的军队,由单超亲自指挥,梁冀的大将军府,一举拿下梁氏一族,汉桓帝得以夺回大权。
曹魏的小皇帝是八岁继位魏明帝曹叡养子曹芳,曹芳继位之后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曹芳在位前期有曹爽朝政,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专权。
曹芳在位十五年之久,在政事上毫无作为,亲近宠信一群优伶小人,沉迷于游园宴饮,尚书何晏等人都曾上书劝谏曹芳,但他就是不肯听从。
这样的皇帝,别说是年少继位,即使是成年继位又有何用呢?曹魏本身就存在将领权重,而皇帝权轻的现象,曹叡也只能通过维持各方的平衡来加强自己的权威。
但是继任者曹芳昏庸无能,宗室权臣曹爽又是天无能之辈,这样的曹魏政权又怎么能不落入他人之手呢,即使没有司马懿,恐怕也有人来摘曹魏这颗果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