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得到了巴蜀与汉中地区,为什么刘邦一了全国而刘备不行?
历史上刘邦和刘备都获得了巴蜀地区和汉中地区,不同的是一个最终一全国,一个却是三国最弱的一方,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看时势,秦末时期,天下诸侯甚多,想一天下的少,都想当一方诸侯,必定秦一不过十四年就灭亡了,而周分封天下享国八百年。时间的对很明显,分封制有优势。而且当诸侯很容易,可是一天下难度就很大了。项羽看到秦始皇时曾想取而代之,可到他能当皇帝了,他竟然搞分封了。刘邦是不服气,本来应该是关中王,结果成了汉王,当时的巴蜀开发才几十年,还是很荒凉的。也许当初刘邦成了关中王历史会发生改变。刘邦受身边人的影响逐渐有了一天下的想法。汉末时期虽然也是军阀割据,不过是大小一,彼此都想当天下共主,都想灭了对方。刘备根基最弱,能有巴蜀汉中为根据地很不容易。刘备是想一天下难道曹魏和孙权不想,他们也想,天下已经一了四百多年了,一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再说团队,刘邦的团队主要是关东人,这些人在汉中生活不习惯,都想回老家去,团队意识较一,主要成都也不如后那么繁华,留不住人。刘备的团队就很复杂了,有徐州的,荆州的,益州的,刘关张这三人还是冀州的,人员构成太复杂,而且益州人数众多,这些人已经被成都的繁华所腐蚀,他们已经没有了一的想法。而且益州在刘备来之前人家的策略就是守土,刘备来了以后才变了,人家都认为自己实力不济。这些人打心眼里就不想去地方,关起门来当地主挺好,一天下和自己没关系,刘备自己的眼光也浅,盯着东吴不放最后身死。
刘邦在总结成功时举了三个人,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人萧何管后勤,张良智谋无双,韩信战必胜攻必克,都是国士无双的人,而且分工明确。这就像机器一样可以飞速的运转了,刘邦就是个指挥者而已。刘备就不行了,诸葛亮管后勤最好,可是庞、一死,谋士这条腿就缺了,诸葛亮不是好谋士,他更像萧何。刘备手下的战将也不能和韩信肩,韩信是有勇有谋,是智将有帅才,关羽张飞这些人不行,万人敌可以为将不可为帅。张良和韩信都能成为武庙十哲,蜀汉上榜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关羽张飞。刘邦打仗不行,他也认,所以最后就不怎么上战场了,刘备能打仗,可是不如曹,他死了以后,蜀汉集团让诸葛亮一个人兼任张良和韩信,没打赢一次。刘邦是有三个顶尖人物给他效命,刘备一直缺乏韩信那样的人,谋士还死得早,想取胜很难。后世的朱元璋也是刘邦模式,李长管后勤,刘伯温谋士,徐达常遇春为将。
除了顶尖的人,刘邦的团队能人不少,周勃、樊哙都是万人敌的猛将,陈平也是杰出的谋士,曹参能文能武,还有谈判专家郦食其,忠心护主的夏侯婴,这些人都是英雄般的存在。刘备聚集了当时最强悍的武将,可惜始终缺乏谋士。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认为诸葛亮智谋无双,可正史对他的评价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诸葛亮是个后勤型人才,做萧何可以,做不了张良。刘备的张良陈平是庞,可惜二人均早亡。刘备的第二梯队就明显不足了,除了关张赵马黄以外大将也就魏延了,赵云还是近卫型的,不能做镇守一方的将军。团队很重要,刘备刘邦差了太多。
对方的实力也很重要,刘邦的对手是项羽,本人勇猛无敌,可惜有明显的人格缺陷。要说他是贵族应该大方,可是他对于官爵很吝啬,他当初分封诸侯的时候是看家世而不是贡献,这还是先秦贵族的就思想在作祟,楚国的灭亡也是历史的必然,国家虽大可惜思想太陈旧。而且项羽还多疑少智,他本来就范增这一个谋士,还被他气走了。他是取得了破釜沉舟的战果,但那是极其冒险的,一旦陷入持久战,军士必然哗变。妇人之仁,鸿门宴被刘邦三言两语就给哄住了,都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了还和虞姬缠绵悱恻。好面子,就失败了一次就没勇气卷土重来了。
刘备的对手曹和孙权可不是这样子的,曹首先有强大的团队,五大谋士,五子良将,八这样的团队是三国时代综合实力最强的。曹主张唯才是举,大量人才被提拔上来。曹还有汉献帝这样的王牌,他是大汉丞相,法理上对抗他就是对抗朝廷。能屈能伸,赤壁之战大败也没击垮他,在长安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不也照样活着,当领导的心胸还是要开阔点,面子什么的不重要。孙权虽然本人能力不如父兄,可是江东多才俊,孙权又知人任,于纳谏,具备一个明君的素质。更是通过联姻的方式和江东士族结成了亲密的关系。最主要的这两家人员构成都很单一,不像刘备那那么多的团队,团结还是很重要的。
刘邦还有英布、彭越这样的盟友,这两个人就是项羽送来的盟友,他们和刘邦一样不满项羽的分封,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刘备是和孙权结盟了,可是他占了荆州这就和盟友有矛盾了,孙权始终把刘备当假想敌。而且英布、彭越就没想过自己当皇帝,所以和刘邦就是合作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刘备和孙权都准备一天下,这就是合作只是暂时的,斗争才是永恒的。刘备称帝后不去打曹魏先去打孙权,就说明刘备打心眼里不想和孙权合作。孙权也没想过和刘备合作,夺荆州害关羽就是很错的一步棋。荆州是拿下了,可和曹魏的防线也被拉长了,曹魏灭吴的难度也就降低了。长江是天堑,可它的突破口恰恰就在襄阳一带,后世的忽必烈就是在襄阳找到突破口,灭了南宋的。
战略制定上也有问题,刘邦是步步东进,稳扎稳打,在和项羽正面对抗之前没有很强大的敌人。刘备就认准隆中对,可惜啊隆中对看着很美好,执行起来太难了。荆州如果全占了,荆州北部离洛阳才二百多公里,对曹的威胁太大了,他不可能看着刘备在这发展壮大。项羽当时在彭城,就是刘邦占了长安,两者还相距一千多公里呢。刘备的战略目标离曹的核心区太近,谁想自己家旁边住着一个人天天想了自己,自己眼看着不管的。刘备应该转变策略,益州占领后应该去夺凉州,就是今天甘肃的地。解决战马问题啊,西凉兵一直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就是战马强悍,你养一堆步兵,人家起兵一来一冲击不就玩完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看似很,过于理想化了。老百姓为什么会支持你,你要知道什么时期老百姓都是讨厌打仗的,也没什么人会强出头。你来攻城指望老百姓开城相迎,这就有点夸张了。
奋斗经历也不一样,刘邦是四十多才奋斗,没几年就成功了,经历过挫折但少。刘备可不一样,他28开始奋斗,三十多年才有了益州这块根据地,经历了太多挫折。你把刘邦的东西夺走,他肯定有信心拿回来,你把刘备的夺走他可能就气死了,他最后也就是被气死的。他们俩出身也不一样,尽管刘备是很穷,可人家很骄傲的是自己姓刘。自己生活的冀州历史上出了个中山靖王生了一百二十多个,认他当祖宗,谁能查得清,刘备从很小就认定自己是汉室宗亲是贵族,尽管家里穷,可是喜欢声色马。刘邦是的赤贫,当着小亭长,俸禄不够自己花的。好色这一点他两倒很像。刘邦那样的人不会患得患失,没了也就没了,刘备不行,他就认为自己要创出一番大事业。
还有就是中国历史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北方的政权打南方往往容易获胜,南方的打北方多数失败,历史上南方打北方就成功过两次,一次是朱元璋灭元,一次是国民北伐。刘邦夺得汉中和中原后,相对于项羽,就是北了,刘备相对于曹一直是南。北方容易获胜还是刚才提到的冷兵器时代骑兵很强大,北方出战马。而且南方打赢那两次也很特殊,朱元璋灭元,是元朝治者不得民心,被大家抛弃了。国民北伐已经进入近代,现代化的武器自然不能和古时候相提并论。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这二人夺得汉中后的态度。刘邦是获封汉王,可是巴蜀都是他的,巴蜀的治中心在成都,刘邦留汉中而不去巴蜀,也就是一开始就有席卷天下之心,至少是夺得关中,关中是他的一块心病,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关中王。刘备废了很大劲得了汉中,自己还进位汉中王,可他却以成都为都城。这一下子就有问题了,在汉中那就是前线,不考虑太多的后路,在成都就成后方了。明朝形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形式,激励了无数华人。成都在刘备时期已经很繁华了,长时间在温柔乡里就会不思进取,刘备又好声色马,这还能进取?刘邦当年进长安皇宫,也想挥霍一把,可是被人劝阻了,刘备缺乏这样的人。
时势不同,团队差距,本人眼界等等都决定了,同在巴蜀大地上,刘邦可以以此为基业成为一天下的天子,刘备却只能做一个割据政权的皇帝。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