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两次远征本,最后结果分别怎么样?
忽必烈两次远征本也是计出无奈,当初缘由就是它并非像藩国一样,乖乖顺从,相反却显得桀骜不驯。这也完全给忽必烈的天下之主形成了挑衅,在当时对于蒙古帝国可以说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忌惮,也找不出和他叫板的对手,而那时死扼的南宋也奄奄一息,从窝阔台汗到忽必烈汗这半个世纪里,南宋周围也一一归附蒙古,包括在北方黄河与淮水一线的金国,西面交界被世界屋脊覆盖的吐蕃,西南的大理,甚至包括,蒙古由四川与湖北,云南,越南刀叉似的的向南宋腹地迈进。
就在这个时候当朝皇帝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却突然驾崩于四川,虽然治者换成了忽必烈可宋朝仍不怠慢,加紧对北方的防御体系尤其是守卫京师临安的北大门与襄阳突破口,由于早先宋朝贾似道为了邀功请赏私自密谈趁大汗病逝忽必烈北归争位之际将鄂州淮水一线大部分领土割让给蒙古。
所以这也就有后来忽必烈志在必得的原因,取宋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周围形同就没有了敌人,可就在这个时候偏偏漏掉了一个,那就是一直不在纳贡国范围內的本,本一直没有和东亚任何国家有过领土接壤。恰恰就这种优势也给本找到了发展自身实力的便利,它着大海屏障可以以易守难攻的优势去招惹临边诸国,下到民间的,上到,在后来经历明清一直到近现代都想对东亚垂涎已久,以至于后来对邻国也造成了无法抹去的伤害。
由于隔海相望,又有半岛挡着,中原王朝一直对其国家结构了解甚微,只仍称呼其为国王。就连忽必烈也是这样认为,这也恰恰给自己找回了虚荣心,认为只有自己配做皇帝。所以在诏书中明确自己是大皇帝,奄有区夏,瑕方异域,意思不止拥有东方还拥有西方一直到地中海唯一一个帝王,相对于蒙古西方四大汗国,也顺理成章不敢和忽必烈名份上分高低,虽然有海都失里吉等宗王不服,因其一改传,可忽必烈大汗名在这里摆着,他所以不可能把自己治范围简简单单归咎在西面葱岭就是帕米尔一带。而是象征性的要和祖父成吉思汗看齐,名正言顺的继承了汗位,治蒙古核心,他也正是拥有全蒙古的大可汗。
就这样的好胜心也正好遇到了好对手本,本自古就和中原王朝内心上并非臣主关系,他在汉朝与隋朝致书称自己为初之国天子,而称对方为落之国天子,这也惹来当朝皇帝的不满,尤其对于好胜的隋炀帝是最明显的,可没有办法。
这件外交关系从而引称到蒙元,蒙元是什么,可是拥有欧亚的世界超级帝国,它竟然还敢有这样称呼,这对一向以穷兵奢武的忽必烈而言自然很不满,肯定拿出点手段,让他通好不成就用武力压制,从而出现了第一次文永之役。是元朝首先开这个头,由作为跳板对对马岛和博多只是简单的洗劫而已,后来本更是不友好了,直接了使臣杜世忠,元矛盾直接对立,从而也就有后来的第二次弘安之役。为此本还拍有一部电视剧《北条时宗》,专门按照历史特定,两个角度讲述忽必烈与其之间的瓜葛,可是第二次如此浩大的远征,却因实力悬殊告一段落,元朝最终因轻敌而告失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