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城池除高墙建筑之外,还存在着什么结构及其功能?
众所周知,城墙是古时候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工事。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时候中国,人们往往是定居生活,不像游牧民族般四处迁移,为了对外敌进行防御,也就自然而然发展出了城墙建筑,以守护自己的家园。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常说的城池,实际上就是以作为防御设施的城墙和护城河来代指整座城市,护城河一般于城墙外环绕,视具体地形而不同,城墙也一样,依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及其周边地形所建造起来的城墙各不相同,而其共同点除了基本的高墙建筑之外,还存在以下这些结构及其功能。
女墙指的是城墙上方的防护性矮墙,在城墙内侧持平,称宇墙,城墙外侧呈凹凸状,称墙垛(如图所示)。女墙是对城墙上方的士兵的实质性防护,减少他们遭受城下敌军攻击的概率以及防止从高墙上掉落,是中国城墙最基本的建筑之一。
城门可谓是城墙防御工事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城墙最为脆弱的地方,城门的基本功能为人们出入的通道,城门一般不只有一个,最基本的会在城池的四个方向各设一个城门,而城门的具体数量,视城市规模及周边地形而定,同时也受信仰的影响。
城门的城墙一般向内外延伸出一部分,增加厚度,在更有利于防守的同时,也是为了扩大顶部面积以建造城楼,城楼在平时可供设宴及观景,战时则是充当瞭望所和战场指挥之所在。
马面是防御建筑,纯粹为了更有利于守城而建设。所谓马面,指的是一长段城墙中相隔一定距离向城墙外侧突出的墩台,因为其形状狭长而称之为马面。其宽度一般为12-20米,间距一般为70米(这一距离是由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范围而确定)。一般布置步弓手等远程兵种于其上,两个马面与其间的一段城墙即可对攻城方形成由上而下的三面夹击之势,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防御建筑。由于火器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两宋之后的城墙建筑已经很少出现马面了。
角楼均出现在城墙的转角处。一般是在转角处建一方形或圆形的平台,再于其上建筑角楼,其功能与城楼相似,主要是提供瞭望与指挥的场所。
瓮城顾名思义,是一个如同瓮一样的密闭性建筑,用以保护城门。因为城门是城墙防御体系最脆弱的地方,为了不使城门直接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通常在城门之外再添一堵城墙,上设箭楼,两边合围,形成一个面积不大的、方形或者半圆形的防御性附郭。
敌军想要攻击城墙,一般需要先进入瓮城,使自己陷入一个四周都是高墙的密闭空间里,遭受城墙上的守城士兵各个方向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下想办法攻破城门,可谓非常艰难。
瓮城一般是中大型城市的防御建筑,有些重要城市甚至在城门内侧还有另一个瓮城(如明南京正阳门),以继续加强防御效果。瓮城本身的大门一般在侧面而不在正面,其目的是为了拉长敌军的攻城距离。
中国城墙有自己的特色,一切都是以防御为目的,建造各类形状功能各不相同的防御性建筑,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箭楼、吊桥、护城河等。这些城墙建筑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保证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艰难求存而走到今的重要保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