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军未动,粮先行 古时候农民用什么东西装运粮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时候农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古语有云:“三军未动,粮先行。”,这就能证明,古人认为粮的重要性了。那么这意味着什么?粮既然离开了生长的土地,要运去遥远的地方,就得有运输的工具啊。不像现在有汽车、集装箱那么方便,以前运输粮极为不便,于是勤劳又聪明的古时候农民,就琢磨了很多能装运粮的器具,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一细说。

image.png

  像是担子、箩筐,这些自然不必多言,担筐主要在山区或距离较短、运输量较小时使用,现在还有农民在用。古时候农村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驮具和驴车。这些车主要使用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驮具、驴车的运载量较大。

image.png

  其中,驮具分为下面几种。

  驮鞍:其实也就是好像人骑着的马鞍一样的,由左右两块鞍板形成拱形,其上面再以凉快横的拱木固定。在拱木之间,构成鞍座,恰好能放置鞍架。鞍下再垫以棕皮、羊毛或棉花填充的软鞍垫,以保护背部,免受磨伤。鞍架:是具有四脚的木架,形似坐凳,其宽度略大于鞍座,以便于装卸。其两侧横档,货物可捆在鞍架上方及两侧。鞦:由鞦盖、鞦耳及坐皮等组成。鞦盖是三角形,置于的上方,
借两侧的鞦耳和坐皮相连,以固定坐皮。坐皮是约六到七厘米宽的革带,装于臀股后方,左右两端结在鞍的厚基脚以增加鞍对鞦的固定作用,并防止驮鞍前移。攀胸:相当于靷,它的作用是防止鞍位后移。是用一根适当宽窄的皮带,绕过前胸,两端结于鞍的前方。

image.png

  但是,用这些牛马驴来背上驮具运输粮,终究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古时候,人们运输粮,通常都是要去往较远的地方,路途遥远,这些牲畜的效率太慢了,而且跑又跑不快,很容易被人劫走、毁坏粮。而且万一遇上风吹雨打,粮也容易沤烂。于是古时候的人们想了个办法,把农民的粮食制成干饼、锅盔、野菜干、肉干等等容易贮的东西。

image.png

  其实上面说的都是一些小层面上的东西。在运输粮这方面,最有功劳的就是那位隋炀帝了。他下令建造了京杭大运河,虽然劳民伤财,虽然他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方便自己出征打仗,但事实上这条河北起北京,南到钱塘江,建成之后可造福了众多百姓。它很好地解决了粮装运的问题。走水运的话,粮有船舱装着,免收自然的侵害,另外速度也较快,安全性能都提高了。确实是要为他的这个决定而鼓掌。

image.png

  很多朝代都是重农抑商的,所以有很多人都选择世代当农民。他们种植出来的小麦、高粱、大米,有一部分自己吃,有一部分拿去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要上交给地主或者朝廷的。农民可以用驮车装运粮食,也可以用担子、箩筐依人力去装运,甚至能通过粮船去运送粮食,但始终不如今天方便。所以和科学的进步,对农业的发展帮助也好大啊。你们觉得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