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科举高中状元之后 状元能够做多大的官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时候状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了状元以后,到底可以做多大的官呢?这个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做得好的,入阁拜相不是梦,做得不好的,流落街头也有可能。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共1282年间,共录取有姓名记载的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
先说混得好的,也就是实打实地入阁拜相的状元。
以大唐一朝为例,有据的状元147人,做了宰相的就有12名,做到尚书级别的也有8位,较有名的如铁血宰相武元衡,武状元郭子仪,还有考中了状元又被判无效的张九龄,后来同样做了宰相,人相对就较平庸了。尚书级别里面著名的有贺知章、王维、柳公权等人。
唐朝混得最惨的一位状元,唐代昭宗光化二年的卢文焕,之所以混得不好,主要是太贪酒了,他活着的主要任务就是赴宴吃酒,所以也当不了大官,最后穷困潦倒,连酒都喝不起了,其结局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所以说,中了状元只是能当官的基本条件,能不能当大官,位极人臣,自己的能力、努力和人帮衬,才是主要的。
如果自己不争气,那结局就是只能吃土了。
当然,混得很渣的状元毕竟的少数,做到拜相入阁的也是少数,大部分的状元官位都是较普通的,每个人的成就也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状元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从基层起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才可以。
那么,状元在起步时期可以做什么样的官,不同的朝代做法虽然有差别,但从低级职位开始则是一致的。
在科举制度起步阶段的唐朝,状元一般也都是先到翰林院干活,做点类似秘书之类的工作,也就是实习性质的工作,熟悉朝廷的规章制度,起点公文什么的,很少有直接授予实职的。
这些在翰林院的状元郎们,品阶也就是六品,虽然没有实职,但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天天和朝中的大臣们厮混,不出意外的话,都能很快适应朝廷的氛围,加上接触皇帝的机会也多,也就意味着出人头地的机会一般的举子要多。
状元们经过基层的历练以后,有发展前途的,才会逐渐从一众状元中脱颖而出。
如大名鼎鼎的武元衡,中状元以后,就是先从藩镇幕府做起,然后从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七品县令,一步步做到宰相之位。
宰相张九龄,最开始则是正九品上的校书郎,大诗人贺知章,起初只是正七品上的国子四门博士。
是金子都会发光的,虽然官职起点低,但不影响他们后来青云直上,成就斐然。
当然,唐朝也有直接授实职的,如唐德宗时的状元陈讽,直接被任命为畿县尉,后来转从五品上的司勋郎中。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就是中国有据的第一位状元,唐高祖李渊武德五年的状元孙伏伽,历任大理少卿、刑部郎中,迁户部侍郎,拜大理寺卿,出任陕州刺史,为官颇具魏征之风,令人尊敬。
在晚唐,科举制度已经变味,世家大族把持,寒门入仕难如登天,这个时候的状元,水分就太多了。
到了宋朝,吸取唐朝的经验教训,科举制度更加完,进士也有了状元、榜眼和探花之说。对寒门学子的举荐更加公平,对状元的使用也与唐朝有了一些不同。
宋朝的状元,一部分会进去翰林院,一部分会被直接下放任实职,如地方州的通判等,这些虽然是实职,但不是一把手,可以在实职岗位上历练,有助于快速成长。
从宋仁宗开始,宋朝状元的初始官阶就开始从最基层的幕僚开始了,如“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等等。
宋朝最著名的寒门宰相,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的状元吕蒙正,31岁取得状元,先是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再任通判,一路成就突出,42岁时就已经位居宰相,升迁速度和坐火箭差不多了。
宋朝能够三度拜相的,也就是赵普和吕蒙正两人,可见吕蒙正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才气满满的状元都和吕蒙正一样快速升迁,如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状元章衡,历代帝系《编年通载》就是他编纂的;章衡武艺高超,箭术了得,出使辽国时就凭箭术折服辽国皇帝,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但就算如此优秀,章衡的官职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官位原地踏步十年,基本是在知府级别上纹丝不动。这样尴尬的仕途,连他自己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十年前我就站在这个位置,现在还站在这个位置。”这话可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他对皇帝说的。
宋朝有名的状元,还有宋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等等。
明朝时期,状元做到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陈盾、彭时、商辂、谢迁等17人,但这里面很多人并不是很出名,大部分都是熬出来的,如谢迁就熬了二十三年。
正德六辛未科状元杨慎,是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三国演义里面著名的开篇词《临江仙·长江东逝水》,就是他的大作。但他的官职却不高,因为犯案,一直在永昌卫一职。
清朝时期,状元除了去翰林院,也可以直接外放,担任各级官员,如说学政、知府、道员、按察使、侍郎等等,经过在地方上的历练,优秀的人才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提拔任用。
光绪三十年的状元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著名书法家,他是一个很有风骨的人,拒绝了侵华军的拉拢。中了状元以后,也是从翰林院修撰做起,其后官职也不高,没多久清朝就趴窝了。
最后的状元刘春霖
状元中还有一类,就是做了驸,这些仅是少数。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是唐会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状元郑颢,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拜驸马都尉。此后一直升迁到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
那些戏曲里面多如牛毛的状元驸马,大部分都是为了吸人眼球,没有那么多的。
状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大部分时候,科举是文人和寒门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要不然也不会写出“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这样的千古名句了。
中了状元,只是具备了博一个好前程的基本条件,是否能够当大官,还是那句话,入门科举,修行个人。
这里面修行最高的,当属西夏天庆十年状元李遵顼,他西夏皇建二年发动宫廷,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他也是状元里面当上皇帝的唯一一人。
你说,状元可以多大的官?
当然也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被的状元。
登上仕途金字塔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状元,依旧泯然众人矣,就像现在的很多高考状元一样,在事业上出类拔萃的,毕竟还是少数。
但并不是说没有中状元的,就不能成才了。历朝历代那些名家,不是状元的不在少数,如李白杜甫苏轼等等,哪个是万世流芳的人物?所以说,成功的路不只一条,状元也非唯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