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擂茶文化非常浓郁,在现代的制作方法有怎样的讲究?
安化擂茶是湖南省传的地方名点,属于湘菜系。该小吃起于汉、盛于明清的地方擂茶至今在湖南中部以北的安化一带传袭。其色味、功效、制作方法,以及饮茶习俗等,无不让途经于此的人感受到山乡古朴浓郁的擂茶文化。俗话说,五里一音,十里一俗。安化县虽然和桃江县唇齿相依,也同样喜欢喝擂茶,但是,其擂茶的制作方法与味道,却截然不同。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安化县距省会长沙二百余公里,是一个汉、土家、苗、蒙古等二十六个民族杂居的县级市。风味特的擂茶就是安化山区闻名遐迩的土特产,堪称当地一绝。一九八五年本友人曾专程来此考察茶种起源和制作工,并将其带回本广为传播。
像香喷喷的稀饭
安化县的擂茶稠如粥,香中带咸,稀中有硬,通俗地说,就像一香喷喷的稀饭。每碗擂茶里面,有嚼的,有喝的,喝上一碗,就是一餐不再吃饭,也不会觉得饿。因此,如果说你有机会去湖南省的安化县,有谁家请你去喝擂茶,你最好是空着肚子去。
安化的擂茶制作非常讲究,原料也多种多样。除了茶叶以外,还有炒熟了芝麻、花生、黄豆、玉米、大米、绿豆、番瓜子,以及生姜、食盐和胡椒,其中主要原料是大米和茶叶。当地人把炒熟的大米等用石磨磨成粉备用,再把茶叶、生姜和芝麻用擂钵擂成糊状,和磨成粉的原料一齐倒入锅中开的水里面,一起煮成糊状,就成了擂茶。
以茶待客
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便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制勺子,吧哒吧哒,给客人盛上一大碗,双手恭敬地递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热气,馋得客人直流口水。不懂山里面山规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后,都会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可是,客人刚刚喝下去一点,眼尖手快的女主人就会起勺子给你重新添满。因此,喝起来就没完没了。按照当地的习俗,如果说你喝完手里的这一碗就不想喝了,那你就别把手上这碗擂茶再喝下去,让它留在碗内,等到临走离开主人家时,再一口气喝完,然后告辞。
摆“碟子”的习惯
喝安化擂茶,还有摆“碟子”的习惯。安化“碟子”和桃花江“碟子”基本上是一样的。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一般都要摆上八只“碟子”,有枯香的壳花生;焦香的油炸红薯片;壮的番瓜子;香酥的巧果片和紫色的洋窝……都是一些自家制作、开胃可口的绿色食品。
为什么要摆八个碟子呢?当地人说两个意思:一是八个人坐一桌,表示每人都有一份;二是八字是个吉利数字,当地人信奉“桌摆八,有财发”的信条。
安化人除了婚丧嫁娶等喜庆子举行大型的擂茶会以外,平自家人在一起也天天喝擂茶,一般用来充当中午饭。
由于安化人常年喝擂茶,而且茶水也较稠,所需的原料非常多,加工起来也颇费力费时,所以,加工擂茶是安化地区家庭主妇的主要任务之一。
擂茶制作用料很讲究,农家在制作擂茶时,都是选用自家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例加入大米、豆、花生、芝麻、甘、菊花、艾叶等中药,放进陶制土钵(又叫擂钵),用茶枝做成的圆头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许水细细地研碎,磨成泥状后倒进茶钵里备用。
在安化,乡村农家大都做擂茶、喝擂茶,这与中国传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关。在民间,擂茶有“药茶”之说,加上安化一带地处偏远山区,过去是个穷地方,人们看不起病,采些对症的药来擂茶喝,既解渴治病也不花钱,所以直到现在人们仍以此防病去病。很多老人由于从小喝这茶,到十岁还很少生病。安化农村长寿老人高于其它地方,不能不说是与长期喝擂茶有关。
安化擂茶品种很多。按地域分,有梅城擂茶、大福擂茶、后乡擂茶等近十个类别;按季节分,每季每月几乎各不相同;按口味分,有甜擂茶、咸擂茶;按功能分,有止渴的、消炎的、防暑的、抗寒的、充饥的、解馋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还出现了各式袋装擂茶、经冰箱冷却的冰擂茶。
近年来,安化擂茶开始逐步走出农家,向市场化发展。不仅擂茶地茶点茶摊布满城乡的每个角落,有些旅游景点干脆把擂茶作为游览娱乐项目来开发,吸引了新加坡、本等众多海外游客前来参观。最引人注意的是,新兴的擂茶作坊将原有的擂茶技术与现代制作手段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种纯天然的绿色饮料。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