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开创了的套路,南北朝有什么人是效仿他的?

  说到司马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一词,用于古时候对推翻某个特定封建王朝的尝试,结果怎样,不在考虑范围。

  有更迭,就有,最早的追溯到何时何人,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若论成规模、成套路的行为,那必定是代曹魏。

  司马懿,是魏国臣子,是否忠心这里不表,但与很多人所持“司马懿青年时就有反心”的想法不同,笔者认为,他的思想,是随着自身不断强大而变化的,最初也不过是为了活着。

  曹听闻司马懿有才,遂聘其为官,司马懿称病不受。为何?因为大环境:曹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多人才却持否定态度,这里面不乏文学界的泰斗,已经名声在外的大儒,例如杨彪、孔融等人。

  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曹逐渐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昔那些声称绝对不出山的人才,也大都做了,司马懿非出仕不可了,好不意外,他做的还不错。

image.png

  曹丕继位,司马懿越来越得信任,开始担任一些要职;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之一,彻底改写他的人生命运。

  曹芳在位期间,他通过高平陵事变将曹爽等人彻底铲除,至此,他不单单掌握了京都洛阳,而且军权在握,连皇帝都不敢接受他的跪拜,人们才意识到,司马懿,成了权臣

  然而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明明司马家有能力推翻曹魏政权,为何还要甘为人臣三代,直到司马昭的司马炎,才称帝呢?

  原因是简单明了的:需要一个正当理由。古人,把忠与,看得很重。

  这就形成一个的套路:臣子先成权臣,这要消耗掉近半生的经历,拥立一个甚至多个傀儡政权,过渡几代,最终称帝。

  晋代以后,你会发现,有很多能人是依照上面的套路行事的:

  北魏末年,中央权力旁落,高欢大,皇帝都惹不起他 只能远走高飞,史书称“逼走孝武帝”,听着霸气侧露。

  孝武帝走后,高欢又立了个傀儡元见,而后迁都邺城,是为东魏。这个时候,高欢同样有足够的能力推翻大魏政权,然而事实上,是他的高洋开启的北齐王朝。

  无有偶,当初远走的孝武帝投奔手握重兵的宇文泰,期待着对方可以给自己以复辟的力量。没过一年,宇文泰了皇帝,另外立一个傀儡元宝炬,建国西魏。

  宇文泰,是个文武全才,他在的时候因为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所以有足够的精力与南朝和周边政权斡旋,但是他也没有称帝。

  宇文泰死后,他的侄子宇文护成为下一代权臣,才开始掉西魏傀儡皇帝,拥护宇文泰的宇文觉为新皇,建国北周。

image.png

  北周一度非常强大,尤其是宇文护与宇文邕时代:北齐被灭,突厥势弱,南朝险些遭殃。但是在宇文邕死后,北周走上了老路:权臣夺位。

  杨坚是那个权臣。

  周宣帝宇文赟继位的时候,还不到20岁,史载他“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但很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因为他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禅位给年仅6岁的太子宇文衍。能干出这事的人,只有两种解释:1.脑子不正常2.无奈。

  没两年,只有21岁的“太上皇”就病死了,死因说是太过放纵,但疑点重重。

  宇文衍是北周第一代傀儡皇帝,因为当时身为辅政大臣、大丞相的杨坚已经掌握了国家。当小皇帝成长到8岁时,不知道经历了什么,竟然把皇位让出来交给杨坚,北周就此灭亡,隋朝开启。至于宇文衍是不是自愿?没人知道,但是杨坚派人把他以及他的兄弟都了倒是不假。

  也正是因为有了“禅让”这一环节,隋朝的建立,不叫“篡位”。

image.png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最后要问了:为什么南北朝权臣篡位、傀儡皇帝特别多呢?

  不是南北朝多,而是战乱年代这样的例子多。

  因为乱,国家对“武力”的诉求特别大,或者需要将才领兵打仗,吞并疆土,又或者需要平定内乱。有很多大权臣,都是成长在军中的,只因为人多好起事。隋朝的一个优势在于,它快速灭掉南朝陈,使国家版图趋于一,随后改革制度,以图发展,可惜在还没有经过休养生息,加强中央集权,它就再次灭亡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