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没有阻止李世民的行动呢?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手中并没有什么军权,但当时刺行动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前来救驾的队伍呢?

image.png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不但没有天下军权,甚至连像样的军队都没有,只有秦王府中800名亲兵卫队和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那几名死士--尉迟恭、秦琼等人。而且李渊担心秦王对太子下手,开始疏散李世民秦王府的势力,调走了他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齐王李元吉为了成功发动昆明池兵变,还以远征需要将领的名义要求调走尉迟恭、秦琼等人。

  玄武门是在李世民收到安插在太子建成、齐王元吉府上的耳目回报太子齐王将于次在齐王带兵远征的誓师大会上发动昆明池兵变,将一举消灭李世民及他的臂膀尉迟恭、秦琼等人,这才让李世民不得不痛下决心,连夜策划兵变,先下手为强。因为拖过那个晚上,他将万劫不复,死无葬身之地。

  李世民连夜召回手下的文臣武将,谋划妥当后,策反了玄武门守城将军,连夜将八百亲兵带入玄武门埋伏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做梦也没有想到李世民会跟他们来这手,还高高兴兴的想着美事、吹着小调,以为昆明池兵变是万无一失的将要演变成的事实。

image.png

  谁知他们一进玄武门就被李世民的特种部队给团灭了。很多人骂李世民兄弒弟,无情无义,但是李世民不他们行不行?显然不行。因为那个时候李世民还不是皇帝,还没有全部掌控局面,任何一丝的仁慈就可能导致形势翻盘。李世民他们就是不给李渊留任何一丝念想和选择的空间。

  其实玄武门之变是有人救驾的,并且当时来救驾的有两拨,只不过都是在李世民事成之后的事情。

  第一波来救驾的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宫府兵,领头的是太子的死冯立薛万彻。

  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当场,齐王李元吉身中流矢,逃了没多远,被尉迟敬德赶上死。

  然后,李建成东宫和李元吉齐王府的兵马就来了,带头的是冯立和薛万彻,带领二千军队屯扎在了玄武门外,不但如此,冯立薛万彻他们竟然还把玄武门的屯营将军敬君弘了。

  当时秦王李世民手里的兵马并不多,但是秦王阵营并没有乱,因为太子和齐王已死,他们大势已去,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出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东宫和齐府的人马一看,嗯,主子死了,大势已去,
反正也了个把人,就当给太子齐王报过仇了,另外他们又不敢把李世民怎么样,于是冯立带着大部分人都散去了。

  薛万彻原本想带人攻击秦王府,一看太子齐王的人头,也带领手下逃入了深山。不过后来他又归顺了唐太宗。

  这第一波人主要是太子和齐王的人,为的是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驾。

  第二波,南衙兵和北门兵。

  这波人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南衙兵和北门兵是禁军,不听李世民的,也不怕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没敢自己去见李渊,而是让尉迟敬德去的。

  而且尉迟敬德是穿着盔甲持着长矛去见李渊的,为什么呢?

  南衙北门兵马,及二宫左右,犹相拒战,敬德奏请降手敕,令诸军兵并授秦王处分,于是内外遂定。

  原来是要尉迟敬德胁迫李渊交出禁军的军权,所谓“令诸军兵并授秦王处分”是也!

  整个玄武门就是这样子的,仅仅太子建成就有府兵5000人,齐王元吉因为要远征突厥手上还拿到了兵符,随时可以调动数万大军。而李世民只有区区800亲兵,这就是实力对。

  但是李世民是十多岁就献策李渊以5000人的兵力用疑兵之计吓退匈奴10万大军救了隋炀帝的军事天才,并且南征北战,亲自带兵打下了大半个大唐江山的人。什么样的凶险场面都经历过的,什么样的尔虞我诈都亲历过的。所以在夺嫡之争中,始终都建成元吉快半拍。

  玄武门事变过后的第三天,李世民就被李渊册立为了太子。大部分中立的人都选择投李世民,毕竟这时候的李世民已经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但是也有庐江王李瑗和罗艺起兵反抗李世民,但是两人兵败被。

  综合来说;当时李世民对于玄武门事变密谋已久,行动迅速果断,而且率先诛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占据了主动。这时确救驾的部队只有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人,但是确定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后,救驾的部队也四散奔逃了。

  因为李世民控制了李渊,所以城中的军队选择了保持中立,根本没有出兵相助任何一方。

  地方部队虽然出兵,但是已经太晚了,李世民牢固的掌握了大唐的权力,所以后知后觉的地方部队都失败了。

  无论玄武门之变是多么大的污点,都不影响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伟人的历史定位。李世民的胸怀只从一点可以看出,曾经献策李建成掉李世民魏征,在李世民灭掉太子后还到处寻访到予以赦免还以重任,成为贞观之治的股肱之臣。那个带兵拼死为主报仇差点打下秦王府的薛万彻也被李世民派尉迟恭亲自找到并恕罪,成为远征匈奴的得力干将。还有名将李靖,在玄武门的关键时刻李世民亲自去拉拢,他却予以拒绝,事后李世民却没有丝毫的埋怨,得到重用,成为征伐匈奴的第一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