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仁美的原型是谁?历史上的他的那么阴险狡诈吗?
潘美,北宋开国名将,为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在《杨家将》相关小说、戏曲中将其改为潘仁美,塑造成了一代臣。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可谓耳熟能详,尽人皆知。它讲述了北宋时期杨家几代人戍守边疆征战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故事。千百年来,根据此事改编的电视剧、戏曲、小说等文学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这些作品里,有一个反派人物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就是潘仁美。因为与杨家存在私人恩怨,他在战场上居然公报私仇,杨七郎,逼死了杨令公,害得杨家男丁几乎死绝,只留下满门寡妇。也正是由于他从中作梗,导致北宋征伐辽国的战争功亏一篑,遭到惨痛失利。
那么,实历史上的潘仁美是否如文艺作品中描写的那样阴险狡诈呢,杨家将的衰亡是否与他有关呢?
潘仁美这个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却有其人,他的名字叫潘美,《宋史·潘美传》中有关于他生平的详细记载。潘美,字仲询,河北大名府人,出身军人世家,父亲名叫潘璘。他早在宋太祖建立北宋时就追随在其身边南征北讨,为北宋的建立和一全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北宋的开国名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很多开国武将的军权,却唯保留了潘美的爵位和兵权,由此可见赵匡胤对潘美的信任。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潘美又被任命为北路都招讨使,率部征讨北汉。在潘美强大军力的连续强攻下,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而原为北汉大将的杨业(即杨令公)也在这时归降宋朝。
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以保持对辽国的军事优势,宋太宗于公元986年派大军分三路对辽国大举进攻。其中潘美被任命为西路大军帅,杨业被任命为副帅,向幽云十六州中的寰州、应州和云州发动进攻。除此二人之外,还有王侁等人担任监军,这次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雍熙北伐。
战役之初,三路大军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潘美、杨业率领的这一支军队从雁门关出发,连捷,接连收复了寰、朔、云、应四州。 然而随着战事的不断深入,曹彬率领的东路军开始失利,不久后中路的田重进军也开始溃败,这意味着此次北伐已基本宣告失败,于是宋太宗命令三路大军赶快撤退,并命令潘美所部负责掩护所占四州的百姓撤回宋朝境内。
此刻的形势已经非常危急,辽军大举压上了,已经重新陷了寰州。杨业判断了当时的战场形势后向潘美建议应该率领部队从大石路出发,让几个州的守军依次秘密撤退,同时派一千手埋伏在撤退的必经之路,以防辽军追击,确保万无一失。这本是一条万全之策,然而此时一个猪队友闪亮登场了。监军王侁为了取得战功,得到官职和封赏,因此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无理拒绝了副帅杨业提出的正确主张。他下令杨业从寰州向辽军发动进攻。面对杨业的质疑,王侁出言讥讽道:quot;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quot;王侁官职大于杨业,因此杨业对他的命令只能服从。
出发之前,杨业与潘美、王侁商定,由二人派兵在谷口设伏,利用该地的有利地形对辽军展开,这样做也许能有望扭转败局。然而正当杨业率兵与辽军浴血奋战之时,王侁却以为杨业已经获胜,怕他抢了自己的首功,于是下令将伏兵尽数撤走,导致杨业孤立无援,兵败被俘。期间潘美曾对王侁提出反对意见,但也无济于事。
那么杨业与潘美身为大军帅为何会对小小的监军言听计从?原来这与北宋的军事制度有关。北宋建国后为防止武将专权,便在各级军中设立监军,由皇帝的亲信担任,一旦二者间产生不同意见,要以监军意志为准。因此王侁的权力远大于潘美和杨业。
战后,宋太宗将quot;侁坐除名,配隶金州quot;,而潘美则quot;坐削秩三等,责授检校太保quot;。由此可见,杨业之死的主要责任在于王侁而非潘美。只是由于文艺作品的广泛影响,使潘美一直被后世认作臣,是陷害杨家将的凶手。其实他只是替王侁背了几千年的黑锅而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