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本是个毫无背景的胡人,为什么唐玄宗那么信任他?
安禄山,本姓康,粟特族人,是安史之乱的祸首,深得唐玄宗的喜欢与信任。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安禄山没前,脑袋上的头衔多得令人炫目。
最重要的三项是:平卢、范阳、河东这三镇节度使,掌握着辽宁、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广大区域的军政大权,手握雄兵二十万,占整个大唐边军的百分之四十。
另外还担任河北道采访黜陟使,掌握河北的行政、人事大全。兼闲厩、群牧总监,掌管着全国的战马。在朝中还兼任尚书左仆射、御史大夫。封爵东平郡王。
唐玄宗还赐给了一块免死铁卷,两个夫人册封为国夫人,十一个都由玄宗亲自赐名。天宝九载的官员考评中,玄宗给他的评定是上上等,意味着他是天下最称职的官员,有唐一朝那么多的贤相,谁也没得过如此高的评价。
安禄山之所以,很大程度是感觉自己手中越来越大的力量,足以摧毁朝廷。而这些力量正是唐玄宗一点点赐予他的。
我们不禁要问,安禄山一个毫无背景的胡人,一个粟特与突厥血各半的杂胡,一个偷羊贼,一个互市中的掮客,唐玄宗为何就那么信任他呢?
有一种说法是:玄宗晚年昏庸,不理政事,贪图与杨贵妃享乐。安禄山能说会道,舍得送礼,一步步巴结上朝中权贵,进而恬不知耻的认小自己十六岁的杨贵妃为义母。三百多斤的体重,还顶着下垂的大肚子为玄宗与贵妃跳胡旋舞,还对玄宗说自己的肚子里只有忠心。
安禄山就这样凭着厚颜无耻的精神,与肉麻到让人反胃的马屁,一步步混上了高位。
事情的这样吗?其实,玄宗晚年虽然有些怠政,但总体来说没有失去对朝政的控制,大政方针如果他不点头,肯定无法进行。玄宗就是再昏庸,也不会因为安禄山的假的让人可笑的恭维,就如此重用他。
玄宗之所以重用安禄山,更多出于对大唐国内外局势的考虑:
首先,唐玄宗是盛唐天子,开元盛世造就的国力强大给了他很大的自信,使他充满了镇抚四夷之志。所以,玄宗非常痴迷于边功。
但当时的国际形势却对大唐非常不利,吐蕃实力强大;厥再度兴盛;我们称之为大食的帝国,正处在不可一世的阿拔斯王朝崛起时期,与大唐不断地争夺西域的控制权。
所以,玄宗将主要力量放在了大唐的西侧与北侧。而东部的契丹与奚两个民族也逐渐崛起,搞得大唐焦头烂额,高宗时期消灭高句丽后设置的安东都护府一再后撤,当年的地盘尽数落入两个民族的手里。玄宗也曾派名将王忠嗣打击了契丹的嚣张气焰,但并未伤筋动骨,战略上始终处于守势。东北的稳定,成为玄宗的一个心病。
而安禄山崛起后,形势发生了转变,大唐从被动防御转为攻势防御。玄宗为了拉拢这两个民族,将宗室静乐公主与宜芳公主分别嫁给了契丹王与奚王,但他二人不到半年后就死公主,背叛大唐。
此时,安禄山率部一举攻破契丹与奚,为大唐挽回了颜面,令玄宗非常欣慰。除了有些战功外,安禄山还很会,将俘虏与战利品源源不断送往长安,极大满足了玄宗的虚荣心。天宝九载,安禄山一次性献奚族俘虏八千,才赢得了玄宗给予的上上评。
所以,安禄山除了巧言令色外,倒还有几分军功,将一直猖獗的契丹与奚收拾得服服帖帖,使大唐东北的局势稳定了下来。
其次,玄宗对朝中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唐朝政策开放,涌现出很多少数民族将领,前期有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执失思力,后期有李多、黑齿常之。这些人虽然才略过人,但从未当一面,总由汉族将领节制,更别说像安禄山一样挡三面了。那玄宗为何要对少数民族将领放权呢?
这还要从李林甫说起。玄宗重视边功,有很多宰相都是先出将,再入相。如张说、张嘉贞、杜暹、萧嵩等,他们大都文韬武略、德才兼备。而李林甫既不会打仗,文化水平又低,面对这些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的精英人才,恐惧得不得了,说不定哪一天宰相的宝座就丢了。
于是他苦思冥想,终于想了一条妙计,上奏玄宗:“文士怯懦,不如用外族胡人担任边将。胡人出身寒微,没有能力在朝中结;陛下只要给点恩德,笼络其心,他们必能效命。”
李林甫的话令玄宗心动了,因为:其一,少数民族将领确实能打,不但有安禄山,还有哥舒翰、高仙芝等人,都是例子。其二,出将入相的大臣们大权在握,如果他们勾结皇子抢班夺权,成功概率很大。玄宗年龄大了,非常担心有人抢班夺权。
于是,一群番将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节度使。
然而,唐玄宗没有意识到,重视边功使资源大量外流到边地;节度使制度使番将们的野心迅速膨胀,大唐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一旦有野心家坐上节度使的宝座,面对纸醉金迷而又军力空虚的大好河山,怎能不心动。所以,在玄宗这样的制度下,就算没有安禄山,也会出现张禄山或王禄山。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