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攻打刘璋夺取益州,到底算不算背信弃义呢?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历史上,刘备都以仁义宽厚著称于世,他也因此得到了不少人的推崇。刘备极为重视营建自己的名声,所以很少有不义之举。刘备为平原相时,郡中豪强刘平因不服刘备,曾使人刺刘备。刺客见刘备勤政爱民,反倒不心下手。在荆州时,诸葛亮也曾建议刘备袭击刘琮,他认为此是背信之举,有负刘表之托,从而拒绝。然而,如此宽仁之主,却也做过不义之举。尽管《三国演义》尽力美白,但是刘备攻灭刘璋夺取益州的却是背信弃义。

  漂泊一生,终在荆州立足

  刘备初在幽州家乡组织了一支武装力量,起兵攻伐黄巾。后相继投过公孙瓒、陶谦、曹等军阀,也曾自立为主,但最终都没能立足。刘备在北方起起落落,已无立锥之地,只得辗转荆州投荆州牧刘表。刘表极为尊敬刘备,待如上宾,还给与他军队,安排驻扎在荆州北方的新野县(即刘表和曹势力的边境线)。刘备非常有名望,又富有野心,于交结豪强、英杰,一时间竟有不少人附于刘备。这让刘表表面尊敬,暗地里却小心提防,两人成了“表面兄弟”。

  自投刘表后,刘备处处被。曹北征乌桓,后方空虚之际,刘备曾上言建议北伐,却被刘表拒绝。在荆州鲜少经历战争的刘备,虽过得安逸平稳,但他志在鸿鹄,根本不满于现状,不禁发出“脾肉之叹”(感叹久不骑马,大腿赘肉复增)。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侨居荆州的青年名士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描绘出了宏大的战略蓝图——“跨有荆益,三分天下;北伐中原,一华夏。”刘备如醍醐灌顶。数年间,曹平定了河北后,便决定南征荆州,刘备首当其冲。恰在此时,刘表病逝,刘琮即位。刘琮不敢抵抗曹,欲要投降。刘备当然不乐意,便欲率众撤至江陵。结果,还没到江陵就被曹、刘琮的军队追上,最终刘备一方只有数十人成功突围。刘备陷入危亡之际,却也是刘备一生的转机。

  刘备渡夏水,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孙刘联军最终战胜曹,夺得南郡。刘备从孙权手上借来南郡,又夺下长沙等郡,于是据有了大部分荆州。刘备终于在荆州立足,“隆中对”也完成了第一步。

  屋漏偏逢连夜雨

  刘备在荆州一帆风顺,刘璋那里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刘璋的父亲是益州牧刘焉,当初建议汉灵帝设立州牧的人便是他,汉灵帝把他安排在了益州为州牧。通过拉拢豪强、打击异己,刘焉渐渐成了益州的土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刘焉起初心许的继承人人选并不是刘璋,而是刘璋的两位哥哥——刘范、刘诞,从在锻炼他们。至于刘璋,则被刘焉当作人质留在了首都(古时候在外做长官的重臣都需要留人质在京),直到后来才召回刘璋。刘焉派刘范、诞兄弟二人与马腾合力密谋偷袭长安,因遭失败,二人被李傕所。刘焉老年丧子,一蹶不振,不久便病发身亡,刘璋这才成为了新一任的益州长官。

image.png

  影视剧中的刘璋

  刘璋年幼,又因意外才被立为嗣,既缺乏威望又缺乏经验。手下官吏、军队渐渐难以控制,开始为非作歹,与当地百姓矛盾越发深重。益州很快便出现了土著豪强叛乱,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最终刘璋依庞羲等刘焉旧将才得以平定叛乱。

  虽然蜀地豪强作乱平息了,可汉中的张鲁也不是个安分的主。张鲁在巴地不断拉拢豪强,导致巴、汉一时俱被张鲁染指。刘璋自然不满张鲁的作为,冲动之下,竟了张鲁的母亲,二人战争也一触即发。张鲁扼汉中,兼有巴地豪强相助,刘璋无法攻灭张鲁不说,反倒是节节败退。最终战线维持在白水关、葭萌关附近,刘璋勉强自保,其重镇大将如庞羲、李异却渐渐离心。

  刘备入益州,不断敲诈刘璋

  曹南征荆州之时,刘璋本想乘势归服曹,但曹最终未能在南郡站稳脚跟,刘璋投降的愿望便落空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另寻他法。这时,别驾张松劝他引刘备为援,帮助其对抗张鲁,刘璋便同意了。黄权等人深知召刘备入益州如同引狼入室,劝刘璋收回决定。王累甚至用的方式阻止刘璋,但刘璋仍决心与刘备结盟。

  这对刘备来说,可谓天赐良机。益州本就易守难攻,无论是从荆州溯流而上,还是越秦岭攻汉中,都会遭遇到极大的阻力。如今刘璋的大门大开,刘备轻而易举便可深入巴蜀腹地,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遇,便欣然同意刘璋的请求,当即率数万军队西行。

  刘璋派率四千兵众迎刘备入益州,遇刘备后便暗中输诚,向刘备陈述取益州之策。力谏刘璋结盟刘备的张松同样怀有二心,也与刘备开始了秘密联络,欲将益州献与刘备。刘备以讨张鲁为由进驻葭萌关,并不断向刘璋索求军队、物资。刘璋还以为刘备心御敌,要什么便给什么,前后送予刘备的物资、金钱甚至以巨亿计。

  可刘备呢?从史载来看,他并没有出兵进攻张鲁,而是一直施恩布德,拉拢人心,或者秘密交结豪强。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以荆州被乐进侵犯为由,声称要回援荆州,要求刘璋再给予一万士兵以及相应物资。刘璋也是个老好人,竟然又给了刘备四千兵马,物资也只是打了个对折,刘璋也算是仁至义尽。

  可是,刘备竟说:“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之财而吝於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意思大概就是,我帮刘璋征讨强敌,辛辛苦苦,可你刘璋却吝啬于奖赏我,还希望我帮你卖命打仗!

  张松以为刘备要回荆州,连忙写信劝刘备勿归。结果,密信被他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将信交予刘璋,告发张松。刘璋这下是傻了眼,自己将刘备迎到益州后一直供着,可刘备却并不是心相助,居然一直在和自己的亲信私通,密谋夺取自己的基业。欲返荆州恐怕八成也是假的,是刘备想利用自己懈怠之时袭击自己!于是,刘璋果断斩张松,并封锁各个关口道路,打算困死刘备。刘备知事情泄露,立即斩了白水关守将杨怀,吞并其军。留霍峻领数百人守葭萌关,自己则率大军向南攻打刘璋。

  刘备的谋士庞曾为取益州之事献出三计:暗地组织军队,趁刘璋不备,袭击成都,为上计;召杨怀、高沛,之吞并其众,举大众直向成都,为中计;回师荆州,徐徐图益,为下计。刘备将庞的上中下三策结合起来,玩了一手连环计——先声称回军荆州,想趁机袭击刘璋,可惜被刘璋发觉。又用庞的中策,斩杨、高二将,兵向成都。

  刘备虽军势极盛,但毕竟身处益州,远离他的核心腹地荆州,想要军资补给只能依益州百姓,刘璋的幕僚郑度因此建议坚壁清野。所谓坚壁清野,实际上就是将郊野百姓手上的粮食全部收缴,来不及收的便全部焚烧,然后巩固军事据点,坚守以待。久而久之,刘备便无法承担战争压力了。

  刘备听闻这个计谋后非常震怒,也很害怕此计的被刘璋采纳。可刘璋却拒绝了郑度的建议,并且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毫无疑问,这个计谋会对刘备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也非常影响经济,会让很多百姓的生活难以为继。由此也可以看出,刘璋确确实是一代仁主,不愿意治下百姓遭受大的创伤。但是,战争往往就是这么无情,无法接受残酷的代价是不可能在乱世中生存的,甚至可能为民间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刘备又派诸葛亮、张飞从荆州西上入益州平定各个郡县。不断犯错的刘璋,只能陷入被动的境地,各郡县陷得陷、降得降,不久后,益州大部分则落入刘备之手。刘璋只得保守雒城。雒城足足守了一年未陷,“凤雏”庞在攻城时中箭身死。

  正在此时,葭萌关也在经历一场攻防战。先是张鲁闻刘备攻打刘璋,便派杨帛率军至葭萌关,欲让杨帛助霍峻守关,被霍峻拒绝后,杨帛便撤退了。这事非常暧昧,张鲁为什么会想到遣将守葭萌关呢?为何在霍峻拒绝后却又不攻打葭萌关呢?恐怕张鲁与刘备有过秘密协议,欲共图刘璋,所以在战争爆发后张鲁便派军助刘备。可刘备怕张鲁分一杯羹,便拒绝了张鲁入驻葭萌关,暂时拖住了张鲁。最后刘备也没有履约,张鲁自觉受骗,这才会对刘备的印象极差。后来也难怪张鲁会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刘璋又派扶禁、向存率万余兵马进攻葭萌关,抄刘备后方,欲两面夹击刘备。霍峻用数百兵马足足守了一年之久,甚至还利用敌军疲惫之机,率精锐出城大破敌军,斩首向存,敌军退却。雒城这里,情况就没那么好了,守了一年有余便支撑不住,最终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被刘备攻陷。成都失去了雒城这座屏障,刘备紧接着便合围成都。正好此时马超也被刘备招揽过来,刘备便让马超率军至城下,又遣简雍入城劝降。刘璋见大势已去,便决定放弃抵抗。

  成都城内尚有精兵三万,吏民深感刘璋恩义,咸欲死战。刘璋却内疚于与刘备已大战三年,导致益州民生凋敝,执意投降刘备,群下无不流涕,最后成都保卫战仅仅打了十余天。汉末三国时期,各个政权往往厚待降人,刘璋投降后却没有得到任何优越待遇,刘备只是归还了刘璋的将军印和财物,便打发他去公安县软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