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对宋朝是有利有弊的吗?

  杯酒释兵权宋朝是有利有弊的吗?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960年正月,后周高级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发动兵变,手下将领将提前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其为新帝。赵匡胤假装推辞几次后,“勉强”同意称帝,随即率大军返回首都开封,年幼的周恭帝将帝位让给赵匡胤,其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

  赵匡胤以武将身份发动兵变登上皇位,因此非常担心武将用同样的方法发动兵变,因此整惶惶不安。公元961年七月初九,赵匡胤在晚朝结束后,留下石守信等当初追随他兵变的禁军高级将领,要求他们一起喝酒。

  席间,赵匡胤以半威胁半诉苦的语气说出了心底的担忧,石守信等将领全部惊出一身冷汗,跪在地上发誓自己绝无二心。赵匡胤赶紧拉起众臣,表示当然相信你们,可难保你们手下黄袍加身,强迫你们做皇帝啊。

image.png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石守信等人都绝望了,不过赵匡胤还算念几分旧情,不想赶尽绝,就表示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好好享清福去吧,我给你们些钱财做补偿。死里逃生的石守信等人哪敢说半个不字,第二天上早朝时全部称病,表示要交出兵权,赵匡胤假意推辞几番后,顺利收回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

  可能有人觉得宋太祖赵匡胤太过河拆桥了,只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贵,但要是跟汉高祖刘邦大肆韩信、彭越等功臣;明太祖朱元璋蓝玉、李长等开国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一人未可以说非常仁慈了。

  那么杯酒释兵权对大宋江山有什么影响?先来说说积极影响:

  一,中央集权。石守信等将领交出兵权后,赵匡胤大肆任用年轻将领,将全政大权握在手上,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使中央对各地军队拥有绝对领导能力。

  二,结束藩王割据局面,促进大一。宋朝之前,中原王朝经历长达70年的五代十国藩王割据时代,赵匡胤虽名义上一天下,但并没有绝对的领导能力,尤其是跟他一起兵变的将领,掌控着军中大半兵力,如果不能收回兵权,“陈桥兵变”的事情会层出不穷,中原大地仍会处于混战之中。

  三,防止军中将领拥兵自重。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进行军事改革,设立新的枢密院制度,规定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但没有领兵的权力;军中将领有领兵权力,但没有调兵、发兵的权力,也就是说,战争怎么打实际上是由枢密院说了算,军中将领不过是执行者罢了,相当于傀儡,这极大削弱了武将的权力,但也有效防止武将叛变,宋朝三百余年历史上,鲜有武将的事情,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当然,杯酒释兵权也有很大弊端,最为突出一点就是重文轻武,武将才华得不到用武之地。宋朝并不缺乏能征战的将领,如岳飞、狄青、孟珙等等,个个都是名垂千古的优秀军事将领,如岳飞率军北伐,打的金人毫无还手之力;还有狄青,夜袭昆仑关,大破西夏等等。

image.png

  虽然在局部作战中,宋军打出很多精彩战役,但整体上依旧是被金、蒙古、西夏压着打,最大原因就是北宋武将没有调兵、发兵之权,也即是说只有敌人打来了,他们才能还手,敌人退了不能追击,除非有枢密院调令。

  而古时候通信不发达,等枢密院命令下来,敌人早不知道跑哪去了。而且枢密院那群文官为息事宁人,往往不会下令追击。当年岳飞挥师北伐,接连收复郑州、洛阳等地,打的金军溃不成军,照此局势发展下去,全部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宋人土地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秦桧竟然连发十二道“金字牌”,要求岳飞班师回朝,之后更是竟然主动找到金国议和。

  打了胜仗却主动求和,这事估计也就宋朝干得出来。更让人愤怒的是,收复国土,屡立战功的岳飞竟然被以“莫须有”罪名给处死了。堂堂三军将领,竟然被随随便便就给了,由此可见宋朝武将地位有多低。

  总而言之,“杯酒释兵权”对宋朝之后发展有利有弊,整体而言应该是利大于弊。最起码这一举措确保大宋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而确保国内一,没有像五代十国一样四分五,延续300余年;若非如此,一个四分五的大宋,面对蒙古、金国、西夏的,根本没有自保之力,能不能撑300年都不好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