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爆发后,尚可喜与为什么会选择一样的道路?

  三藩之乱是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发生的第一次官僚阶层的大规模叛乱。让为什么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对于平南王尚可喜,不仅没有跟随吴三桂起兵,反而坚持效忠清朝,以此牵制吴三桂。在三藩之乱中,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最危急的时刻,广东十郡,已失其四,广州城危如累,平南王尚可喜甚至在后院堆满柴火,欲在危急时刻举火。

  不过,和尚可喜截然相反的是,他的尚之信反而响应吴三桂,从而共同对抗清朝。那么,问题来了,吴三桂起兵后,尚可喜坚持效忠清朝,为什么他的尚之信却要响应吴三桂叛乱呢?

  一

  首先,对于平南王尚可喜来说,其之所以坚持效忠清朝,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吴三桂起兵,平南王尚可喜已经70多岁了,因为年龄上的缘故,尚可喜不愿意冒风险去了;二是平南王尚可喜了解吴三桂的为人,并且非常不看好吴三桂势力的发展前景;三是平南王尚可喜受到了清朝朝廷的恩惠,这是其坚持效忠清朝的重要原因,如在临终前,平南王尚可喜就表示“吾受三朝隆恩,时势至此,不能贼,死有余辜!”。

  不过,让平南王尚可喜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尚之信反而要上吴三桂的船。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响应吴三桂叛乱。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

  二

image.png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二十九,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对于尚之信来说,之所以跟随吴三桂起兵,并不是他拥有“反清复明”的志向,而是其希望浑水摸鱼,在三藩之乱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发起兵变之前,尚之信接受了吴三桂“招讨大将军”的称号,换而言之,吴三桂的拉拢,甚至许诺的好处,促使尚之信发动兵变,取代了尚可喜,进而加入到三藩之乱中。

  但是,对于唯利是图的尚之信,在背叛清朝后,因吴三桂索重金助饷,又派将占领冲要,因此心生悔意。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二月初九,尚之信决定归降清朝,也即在形式上又站到了吴三桂的对立面。当然,实际上,此时的尚之信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

  三

  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朝康熙皇帝下旨,要求尚之信配合大军,率部进攻吴三桂在湖南的势力。但是,尚之信婉拒了这一命令。不久之后,面对清朝进攻吴三桂的命令,尚之信几乎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皇帝命令尚之信精选兵马万人,参加广西会战;并命他付饷银20万两。

  对此,尚之信继续阳奉阴违。但是,同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战局突变。尚之信主动奏请进军广西,被授予奋武大将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此时的尚之信,不过是墙头,那边势力强就站到哪一边。

image.png

  四

  最后,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尚之信率所部从封川进入广西。不过,当时吴世璠叛军至武宣,尚之信为保存实力,又一次裹足不前。到了康熙十九年(1680年),因为吴世璠败局已定,康熙皇帝决定先处理掉尚之信这一个墙头。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尚之信护卫张永祥、张士选揭发其谋叛罪。于是,康熙皇帝立即派人逮捕尚之信。不久之后,尚之信被赐死。尚之信有三十六个弟弟,三十二个妹妹。其中,尚之节、尚之璜、尚之瑛和尚之信一同被处死。

  总的来说,在三藩之乱中,尚之信左右摇摆,在归降清朝之后,依然多次违抗命令,以此保存实力,或者寻求更大的利益。基于此,在三藩之乱大局已定时,康熙皇帝将其赐死。当然,很可能念在平南王尚可喜坚持效忠清朝的行为,对于尚之信的大部分兄弟姐妹,都没有受到株连。而这,无疑体现出平南王尚可喜的先见之明,从而和尚之信的见风驶舵形成了鲜明的对。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