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有什么意义?

  朱元璋领导的植树造林运动有哪些意义?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仅打仗和治国理政厉害,植树造林也很有一手!

  据相关记载,自明朝初年开始,朱元璋就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并将这一运动一直延续了下来。

  仅在洪武二十三年一年的时间,朱元璋就下令在都城南京周围5000万棵梧桐树、漆树。

  第二年,朱元璋又下令淮河一带的人民,每家必须至少栽种200棵桑树、200棵枣树和200棵柿子树,并且在之后还将这一命令在全国进行了推广。

  而对于自己这一植树造林的命令,朱元璋显然并不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因为他还为此定下了明确的奖惩制度,制度规定,对于完成植树任务的人家,给予免税奖励,反之,对于那些要不成的人家,则将给予一定的惩罚。

image.png

  如此一来,当时人民的植树积极性就一下提高了起来,据有关专家推算,在朱元璋的大力倡导下,仅洪武年间的植树量就高达10亿棵左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当然了,可能也有人会说,即便是这么庞大的数字,成活率有多高还是未知数呢,如果成活率极低,那量再大还不是白瞎!

  应该说,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照朱元璋一贯严酷的作风,如果种下去的树不成活的话,想来他还是很难罢甘休的,因此,我们应该大致可以肯定,当年栽下去的那些树,应该大部分都是成活了的!

  毫无疑问,如此大体量的植树量,显然是一件极耗民力的事情,甚至多少还有点吃力不讨好,民间有抵触情绪也在所难免,但好在朱元璋是皇帝,还是一个铁腕皇帝,因此他的这一政令还是得以顺利推行开来。

  那么,朱元璋此举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确切的答案可能我们已经永远无法得知,但还是不防大胆揣测一下。

  其实,朱元璋要种这么多树,很大程度上应该还是为民着想的,他很可能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子民能够吃饱穿暖,因为他下令栽的绝大多数是桑树、枣树、柿子树等这些经济林果树木。

  毕竟,以当时大明王朝的疆土和人口例来说,可谓地广人少,不用担心土地不够耕种,很大程度上也根本不用担心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的问题,但在那个生产力却极为低下,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作为一国之主,首先要关注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子民吃饱穿暖。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元璋让人们广种经济林木也就顺理成章了!桑树叶可以养蚕,进而吐丝织布做衣服,可以解决人们的穿衣问题,枣树、柿子树会结果,可以给人们充饥,吃不完还可以卖,搞经济创收,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朱元璋在当时虽然可能没有什么保护环境的理念,但在无形中对后世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其实,世事就是这样,很多事情一开始看没什么用,但若干年后转过头来看时,也许你我都会不住感叹:哇塞,太牛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