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十大功臣,他们后来结局如何?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建立离不开李世民初期的南征北战,李渊称帝之后,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的结果,是李世民成功的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虽然李世民后来励精图治,证明了自己是一个能安邦定国的好皇帝,但是玄武门之变是一个残行径的本质却不会改变。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主要有十大助力,那么这十人后来又是什么下场呢?
这十大主力的身份可是和结果密切相关的。历史上成功他们是李世民的开国功臣,一旦失败可就是叛国之人了。两个结果,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以说他们是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而后来李世民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
这十位将领中与李世民最亲近,最得李世民心的莫过于长孙无忌了,在李世民还在南北征战之时,长孙无忌就与李世民交好了,两人可谓是布衣之交,后来两人的身份更是成为了郎舅。长孙无忌一直是李世民的心腹谋臣,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称帝过程中一直由三位谋士倾力支持的,一是房玄龄,二是杜如晦,最后便是长孙无忌。而在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为了打压会威胁自己太子地位李世民,向李渊进谗,将房玄龄与杜如晦驱逐出了秦王府。
而此时李世民的心腹也只剩了长孙无忌一人,但长孙无忌在李世民犹豫的时候,异常坚定房玄龄的计策,鼓励李世民下定最后的决心。可以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夺权的最大功臣,他非常有谋略,有野心,而且最关键的是忠心于李世民。
在后来的国家治理方面长孙无忌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唐太宗在位时期,长孙无忌作为开国元勋,皇亲国戚,一度权倾朝野。有人进言长孙无忌权势过大,会威胁帝位,但唐太宗却也表明君臣无猜,选择信任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也为了避嫌,推诿了一些重任。
不管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长孙无忌都为唐朝国力的发展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只可惜他在晚年与武则天博弈之时,被许敬宗进谗言流放,在流放过程中自缢而死。实在是可惜啊!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与秦琼秦叔宝一同作为中国门神的原型,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李世民在犹豫之时,是他直白的进言帮助李世民明白了利害所在。他是这样论述的:如果秦王不下定决心,不去对李建成与李元吉下手,那请允许我逃走,我不想坐等被人谋害。如果下定了决心,我会作为你的先锋。可以说尉迟敬德简明扼要地表明了不该坐以待毙的意思,也让李世民明白了自己属下的忠心,自己不出手势必会寒了忠士之心。
不过尉迟敬德作为一介武将,在天下安定之后便无用武之地了,何况尉迟敬德还时常对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出言不逊,逐渐被朝臣疏远。但是李世民也并未因此怪罪他,还加封他为鄂国公,也算是始终了。
侯君集也是早年开始就随李世民征战,不学无术却以勇猛而称,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敬德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在李世民登基后一路加封,官至兵部尚书,可以说得上是武将中地位最高的人了,后来起兵征讨突厥,深得李世民信赖。
为官之后他也一改过去的态度,开始刻苦学习,还跟随李靖学习兵法。怎奈何功勋卓著的他,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643),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可以说,侯君集还是非常受李世民器重的,只可惜天性气量小,不适合为官,才落得如此下场。
张公瑾也和侯君集一样,玄武门之变后还讨伐突厥有功,只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刘师立被任命为武侯大将军,公孙武达、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在玄武门之变之后都被以重任,最后的结果起上述几位都还算是终。
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并没有忘记陪自己打下江山的将士们,更没有干出什么卸磨驴的事,也不愧于是贞观之治的明君。若是江山落到了气量狭隘的李建成身上,或许未来的我们或许也看不到盛唐的璀璨光芒了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