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实力弱小,力量单薄 宋襄公哪里来的自信敢称霸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襄公称霸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代。这些争霸的诸侯中,以“春秋五霸”最为有名。也就是说,这“五霸”是所有争霸诸侯中的佼佼者。但是这“五霸”中,宋襄公却是一个非常例外的情况,他国家弱小,力量单薄,却也过了一把称霸瘾。而且还被史书堂而皇之地列入“五霸”的行列。
那么,势单力薄的宋襄公,为什么竟然也敢称霸呢?谁给他的自信呢?
(宋襄公剧照)
我认为,宋襄公之所以敢称霸,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继承了齐桓公衣钵。
齐桓公在葵丘之会上,曾托宋襄公帮他照顾太子昭。这一点,被宋襄公理解成继承齐桓公衣钵的意思。因此,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自然认为自己就是齐桓公选定的盟主人。
二、摆平了齐桓公家事。
齐桓公病重后,几个争夺国君之位,大打出手。结果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就算死了,也没人顾得上埋他,还在乱打。
后来,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宋襄公当即发出号召,要求大家跟随他去平定齐国之乱。虽然最后实际上只有卫国、曹国、国这三个小国派了些兵马来。不过宋襄公好歹摆平了齐国的内乱,扶立公子昭为国君。
正因为霸主齐桓公的家事都是宋襄公摆平的,宋襄公当然觉得,他应该像齐桓公一样,当新的霸主了。
(仁义之师,图取取意)
三、具有了霸主的品质。
宋襄公觉得,他已经具备了霸主的品质,所以可以称霸了。他具有了什么样的霸主品质呢?两个字:“仁义”。
宋襄公是嫡次子,但是,当年他要传位给他的时候,他却反复谦让,要把国君之位让给庶长子(也就是他的庶兄)目夷。目夷反复推辞,甚至逃到卫国躲避,他才勉强继承国君之位。不过,继承国君之位后,他立刻就目夷请回来,让他担任国相。这一件事,让宋襄公“仁义”的名声,在国际上传得很响。
另外,宋襄公带着几个小国摆平了齐桓公家事的事情,也让他“仁义”的名声,再一次传响。
当年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打的口号是“尊王攘夷”,这“尊王攘夷”四个字,按照宋襄公的理解,可以精简成“仁义”两个字。只要有“仁义”,就可以获得天下诸侯的认可,就有称霸的资本。所以宋襄公做起了称霸的事情。
(尊王攘夷)
四、获得了诸侯国信任。
大约一开始的时候,宋襄公还没想过自己可以称霸。当他号召天下诸侯和他一起,前往齐国,平定齐桓公们的乱战,最终有卫国、曹国、国参与进来的时候。尽管这三个国家是小国,但是宋襄公却认为,这是他自己有号召力的表现。
其实,我认为,宋襄公当时是有些自作多情了。卫国、曹国、国之所以来参加,主要是看在齐桓公的面子上。是齐桓公家里发生了事,他们才来帮忙。如果不是齐桓公,是他宋襄公,可能一个跟来的国家都没有。
正是这一系列的错觉,宋襄公开始了称霸行动。
可惜,宋襄公一开始称霸,就是一个笑话。楚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根本不理睬他。宋襄公见那些大国不理睬他,也不敢做什么,只能拿那些小国开刀。如,扣押了滕国国君滕宣公;如,把鄫国国君抓起来,当作祭品,押到睢水郊外去祭祀;如,发兵攻打曹国。等等。
宋襄公这么闹,那些大国们看不下去了,楚国决定要好好地教训一下他。于是利用一次会盟的机会,把他抓了起来。后来在别国的调停下,才放了他。
但是他依然不吸取教训,还继续干称霸的事情。又举兵攻打不听话的郑国。郑国其实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那时候虽然已经衰微,但好歹影响力在那里。郑国向楚国求救,楚成王怒了,觉得必须好好给宋襄公一点颜色看。于是率大军攻打宋国。
后来就发生了著名的“泓水之战”。而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竟然把“仁义”用到了战场上,要等楚国渡过河,摆好阵型,才和楚国开战。结果他原本就是小国,作战又这么迂腐,一下就被楚成王打得大败,自己也落得个受伤身死的命运。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