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国家动荡政权更替频繁 民间书法家为什么还那么多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南北朝民间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时候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动荡,政权频繁更替;各民族频繁交流,大融合成为主流,南方经济繁荣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绝对辉煌时期,涌现出千姿百态、百花齐放的民间书法家,例如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等等。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和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环境的繁荣发展是书法家不断涌现的基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新的农耕政策和技术的推行,生产力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和提高。
北魏时期黄河流域得到一,开始推行了“均田制”及奖励耕织、劝课农桑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耕地生产的积极性,大量土地得到了开垦,耕作技术取得大幅进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服役征收。
手工业方面,发明了灌钢法,可以实现生铁与熟铁的合炼;白瓷烧制技术趋成熟,为制瓷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农业、手工业等的产业发展使得物质财富积累益稳定,在此基础上教育也得到大力普及。
书法不再是极少数权贵阶层或知识分子的专属,而是逐渐被各个阶层所接受和喜好,积累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2.从事物发展的总体规律分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受到前人以及前朝的影响而发展进步的,书法艺术也不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众多民间书法家是前期书法艺术的历史积淀和师法传承的必然结果。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人们对于书法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孜孜以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继承和发扬了汉朝的书法遗风。自西汉初年开始,隶书逐渐成为了朝野通行的常用书体。
到了魏晋时期,书法在前朝流变积累的基础之上,走向了普遍的完全自觉地发展阶段,完成了书体演变的最后阶段。
二、朝局动荡,环境复杂,反而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书法家涌现的“催化剂”。
诚然,一个稳定升平、安定和平的时代能够为艺术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但是一个多灾多难、充满未知的时代也能激发艺术家创作的和灵感。正是由于复杂深刻的背景的存在,才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家辈出,使得这个历史时期的书法艺术显得尤为厚重和绚丽多彩。
1.由于朝局动荡,战乱频发,文人雅士为了躲避战乱及倾轧,纷纷逃离朝堂,来到山水之间,归隐山林,品藻人物,追求精神上的平和与闲适,以书法创作来追求情感和个性的抒发和表达。由隶书衍生而来的书、行书和楷书,取得了空前的艺术成就高峰。
特别是东晋时期的书法,不仅讲究情感抒发、意趣创新,追求“神韵”,还在书法的抽象理念理论上有了质的飞跃。
曹魏时期的钟繇将隶书转化为楷书,在用笔和字体结构上面探索了新的审美情趣;东晋的“书圣”王羲之,书法博采众长,精通各种书体,为楷书和行书的发展成熟做出了卓越贡献。还有他的王献之书法造诣也非常高。
2.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治阶层大多都是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但他们却都有意识地接受和学习了汉族的先进文化,任用为官,迁都洛阳等举措,都或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民族大融合。
不同民族之间,审美及艺术思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少数民族豪放不羁,质朴清新的气息揉进了汉族文化艺术中,体现在书法艺术上整个书风呈现出雄健优美、雄浑朴拙的时代特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欣赏书法、研究书法、评论书法已经成为的普遍活动
1.皇权阶层把擅长书法艺术看做一种荣耀和品位的象征。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诗,宋词,元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意思是说魏晋时代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时代的象征,就像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
这与治阶级的倡导是分不开的。《南史·王僧虔传》之中就有这么一段趣味:“高帝竞与僧虔赌书,还谓曰谁为第一?对曰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意思是说皇帝与王僧虔(著名书法家)试书法,皇帝甚至发问谁是(书法)第一?王僧虔机智地回答我的书法是做臣子当中的第一,陛下的书法是皇帝当中的第一。
这也侧面印证了书法在当时的风靡程度。治阶级的倡导和对书法的喜好和欣赏,极大促进了书法的普及,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培育了沃土。
2.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书闻名而得到朝廷重用甚至以重要官职的书法家屡见不鲜。
例如南朝宋的王僧达、“山中宰相”陶宏景、北齐的张景仁(幼孤家贫,以学书为业,遂工隶,选补内书生)都是因书而获得重用。
晋代朝廷正式设置“书博士”的官职,广开门路,以书取士。《晋书·荀勖传》记载:“俄领秘书监,与中书令张华依刘向别录,整理记籍,又立书博士,置教习,以钟胡为法。”由此可见,“书博士”是西晋太学设立的教授学习书法的官职。
钟是指钟繇,胡就是指胡昭,即以钟繇和胡昭的书法艺术作为标准和范本。书者所担任的官职,一般都是文职相关,如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都是侍奉于皇家内廷,常伴君王太子之侧。
3.书写工具的成熟,纸张和毛笔的改良和推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书法的良性发展。
纸张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为书法艺术提供了轻便廉价的载体。早期古人书写用竹简,非常笨重。后来人们用缣帛,虽然轻巧但是太过昂贵,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皮、破布等制作的植物纤维纸张,不仅轻巧便于携带,而且非常低廉。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制造技术已经臻成熟,原料多种多样如楮树皮、桑树皮还有藤皮,加强和改良了碱液蒸煮和舂捣等加工技术,不仅能制造白纸、黄纸、青纸,还能制造五色纸。
不仅质地优良,而且外观精美。毛笔的制作技术有了较大进步。不仅有硬硬毫笔,而且有兼毫笔,软毫笔也已经出现。
欣赏书法已经形成了风气。书法艺术与绘画、对弈等成为了有意识地欣赏对象。文人雅士开始有意识地追求书法美,并把其作为自觉地艺术实践活动。并且出现了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书法世家,家学渊博,备受世人推崇。
四、儒学地位受到冲击,、玄学与兴起,三教并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玄学”是指魏晋时期出现的崇尚老庄的,主要是对《易经》、《老子》和《庄子》的研读和解说。在玄学风靡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以阮籍、嵇康等人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对传儒教的僵化教条形成了巨大冲击。
他们以老庄为师,崇尚自然,饮酒赋诗,放浪形骸,醉心山水,解放天性。在充分感受自然之美的基础上,体悟了艺术与人性的和谐自由之美。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极大促进了书法艺术风气的盛行。
此外的盛极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碑志、摩崖石刻以及造像记,所书写的字体,已经明确体现出了隶法递减、楷意递增的发展脉络。是书体演变的重要媒介。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中提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诸家角出,观诸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亦无不备矣。”
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拓展了人们的胸襟,丰富了人们的艺术修养与创作题材,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书法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一个方面,自然与其息息相关。
士人崇道、谈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现象,老庄思想成为上层知识分子的共识和追求方向,而行云流水的书法艺术则成为他们书以言志文以载道的重要途径。道家思想促成了书法理论以及艺术风格的嬗变,书法艺术的情感理论与体道理论都有了更加细致明确的发展。
结语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完成了承上启下的巨大演变,既是书体演变的归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大成时期和文人书法流派大发展期。除了隶书和篆书之外,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基本定型,书法名家辈出,传世书法作品令人赞叹,至今仍为论书者大加推崇。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