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书院在明朝有多大的影响力?它为什么会被毁掉?

  东林书院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东林书院门口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句话非常熟悉了,它是由东林书院的创办人顾宪成题写,以此作为东林书院的宗旨。

image.png

  作为明代最著名的书院,东林书院在当时影响非常之大,在国家的生活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东林书院的兴废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廷势力的消长。东林书院创建于明朝中后期,当时上书院讲会的风气非常盛行,书院的创建人顾宪成曾在各地讲学,声名鹊起,东林书院的首次大会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形成了书院讲学的高潮,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时东林书院里的学人讲学活动仍非常频繁,并且逐渐渗透到了邻近的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创办的虞山书院是第一次被东林书院渗透的书院,由此形成了相当大的书院,包括东林、江右、徽州、关中四地的书院群。也正是由于讲学活动影响颇大,让东林书院产生了巨大的效应,也为它赢得了在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image.png

  东林书院的发起人大都以儒家正自居,他们积极参与,以顾宪成为例,他非常热衷于参与朝堂政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体现了他对国家生活的关心。学术上,东林书院标榜“反王学”;上,它以“反阉”闻名,对于前者,其实东林书院针对的是“王学末流”,而非王阳明本人,代表了向程朱理学回归的趋向;对于后者,直接导致了东林书院的被毁,东林书院的发起者以“清流”的形象出现在朝堂,引起了魏忠贤的忌恨,天启五年(162年)八月,魏忠贤通过“中旨”下令削夺四位主要东林人士的官职诰命,并拆毁包括东林在内的全国书院,首先拆除了东林书院最重要的依庸堂。这一年的十二月,魏忠贤又发布《东林人榜》,在全国公开通缉309名“东林”人士,重挫了东林势力。

image.png

  天启六年(1626年),东林书院遭到全毁,东林人士转移到无锡东南鸿山相间,在祠宇道舍中继续坚持讲学,远离了生活,当年顾宪成所作的这幅对联也成为东林书院曾经的写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