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官员退休之后为什么要回老家安享晚年 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时候官员退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经常会看见以下情节:一个将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向皇帝申请告老还乡,皇帝可能会一番推辞,然后不得已之下唯有同意,于是这个官员就从此脱离了朝堂回到家乡安度晚年。
到这我们就会问了,现在很多人都是拼了命的往一线城市去挤,而古时候肯定也是如此,古时候的京城的繁华和地方上的差距就是一线城市和十八线城市的差距,如果官员留在京城的话那么肯定是老家更舒服,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呢?
功高震主留在京城恐怕性命不保
我们知道处于名利场就一定会得罪人,就如现在职场就是如此,而古时候的官员坐到那个位置就更是如此了,由于性格不合或者行事作风等等原因肯定会得罪一些同僚,而有句话说得好“功高震主”,如果一个官员的功劳太过大那么就连君王都不得不忌讳,最典型的就是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王翦属于情商最高的一个,因为三个结局都不怎么好,唯有王翦最后得以终,而王翦能够终就源于他的情商。
要知道王翦父子可是灭了五国,可以说秦朝的天下都是他们打下来的,然而王翦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他的军功足以威胁到秦始皇的治地位,可是他却能够打消秦始皇的猜忌。
当王翦率秦国六十万大军伐楚之时,朝野都开始怀疑王翦,而王翦很聪明他不断向秦始皇索要财物,证明自己贪图安逸没有野心,而秦始皇也乐于此,而灭了六国之后,王翦也很识相,立马交出兵权然后告老还乡,最终王翦的举动消除了秦王的猜忌。
而古时候但凡是聪明一点的大臣很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退休的,如“留候”张良,他已经意识到了刘邦的不可,在刘邦夺取天下之后立马退出朝堂告老还乡,最终张良的结局韩信和萧何都要好上不少。
所以古时候很多官员告老还乡就是因此,避嫌以免被皇帝或者得罪过的大臣猜忌,而他们的举动就表明他们已经无心朝堂了,不会再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了。
中国人特的“落叶归根”情节
现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年轻时候都喜欢往发达的地方跑,如北上广深,因为这里平台广阔,利于自己发展也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如果一旦老了就特别想回到自己的老家,想在那里安逸的度个晚年,因为这里毕竟是自己生长的地方。
而这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归乡”情节,无论孩子跑出去多远,总归想要回到自己祖辈生活过的地方,然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如《朱元璋》之中刘伯温多次想要告老还乡,因此就以一片叶子放在盘子上来隐喻,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落叶归根,人总归是要回到自己一开始的地方的。
就如《乡愁》之中说的那样,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说明了无论在何时家乡就是中国人的根,无论多远总归还是要回去的。
老家有古时候置办的田产等等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很常见的,那就是很多的官员一朝发达了之后他们给自己置换家产田产之时并不会将财富放在京城,而是都置放在自己的老家。
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归根”情怀,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家有他们置办的家产,古时候没有退休金一说,汉朝时期只有两千石以上的才能领到退休金,而且这退休金只有工资的三分之一,这么低的工资是很难生存的,所以年轻时候会将自己得到的赏赐或者家产都寄回老家。
而不能在京城生活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首先就是他们住的宅子当时并非他们所有,当时官员住的宅子就好“宿舍”,就是借给你暂住的,而一旦你告老还乡就会被收回去,古时候房价虽然不像现在这么高,可是在京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就算是一品大员置换房产也是挺难的。
而老家的田地不同,这些都是官员当官期间自己置换的,属于他的私有财产,而且他也可以传给他的子孙后代。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古时候的官员想要告老还乡的原因,并非不想在京城生活,只怪皇帝心机太深,京城物价太高退了休实在混不下去所以就回到老家过个安稳子,没有名利场的烦恼对于老人来说是最适合养老的地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