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国为什么会交换人质 他们的下场又是怎么样的

  对春秋人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时候,国家之间的联姻是一种很重要的外交手段。汉初时,汉朝忌惮匈奴的强大与之和亲,唐朝则因为太强盛,周边各部族首领纷纷前来求婚,唐朝也有幸成为和亲公主最多的一个朝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结盟也会采取联姻,如晋文公就是秦穆公的女婿,齐国姜氏因盛产更是成为各国君王公子们的联姻首选。

image.png

  除了联姻,春秋战国还有另外一种结盟方式,就是交换人质。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国家或互求信任,或罢兵议和,或乞求援兵的一种交换公子的外交活动。春秋时期较少,战国时期就很频繁了,这也能客观地说明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很脆弱了,只能以交换质子来保证同盟关系。

  一般来说,质子都是从国君次子以下的公子中挑选,往往不会是地位太高的公子。这些质子的命运一般都是悲惨的,质子被安排在对方的都城中居住,时时刻刻都有人监视他们一举一动,也不能离开都城,要是其中一个国家来个毁约,质子往往是最危险的。

image.png

  当然也有例外,秦国的好几任国君都当过人质,秦昭王嬴稷在燕国为质,秦庄王嬴异人在赵国为质,甚至秦始皇嬴政小时候也一直跟着父亲在赵国生活。

  秦国是战国时期交换人质最多的一个国家,这和秦国自战国以来的强势有关,那时的秦事地位颇高,已经成为国际矛盾的主要方面。很多国家主动献给秦国质子,只为结盟或求援,而秦国也屡屡将公子质于他国,一来可以瓦解中原各国的同盟关系,二来也能达到自己“远交近攻”的战略目的。

image.png

  那么这样就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左传》中这样评价交换质子“信不由衷,质无益也”。如果两个国家不是心想结盟,那么交换质子也是无济于事的。除此之外,还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在外做人质的大多数都是地位不太高的公子,出了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国内大局。第二,通常情况下,在国内的公子为了少一个王位竞争者也不愿意质子回来,有危险也不愿意营救。第三,战国时期的大国已经不满足于称霸了,而是追求兼并领土,吞并国家,矛盾不可避免。

image.png

  所以说,交换质子很难达到理想的同盟关系。秦国交换的质子最多,但每个国家它都揍过一遍,特别是赵国,嬴异人带着在赵国生活的时期,也是秦赵关系最恶劣的时候,可想而知,异人父子在赵国没少吃苦。还好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将其送上秦国的太子之位,这才有了后来的秦始皇。而在秦国当人质的燕太子丹更是直接不满秦国的待遇,逃回燕国,后来还导演了一出荆轲刺秦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