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养兵140万,结果成了军事能力最弱的?

  评书演义和戏曲中,古时候军队每逢出动,动不动以“百万”为单位,“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是古时候武将们的口头禅。事实上,这些基本都是不谱的“戏说”。冷兵器时代,军队的数量固然是保证战胜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无论组建或者调动一支超过一百万人的大军,难度之高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古时候的全国人口基数远现在低得多。而一支总人数超过一百万的超大型军队,无论兵员来源还是后勤给养保证,都需要相应的极为庞大人口基数作为支撑。而从西周一直到清代,大部分时间内,中国境内人口长期一直在千万级别徘徊,大致在2千万到6千万范围内浮动。在古时候的生产力条件下,几千万人的总人口养活一百多万军队,是绝大部分朝代都难以承受的。因此,中国古时候王朝的军队,很少有超过百万级别的。

image.png

  不过凡事无绝对,资料显示,宋朝却一反常态,组建过一支正的“百万雄兵”。《宋朝武装力量体制和军队编制》记载,宋朝皇佑元年(1049年),宋仁宗在位期间,宋朝军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一百四十万人,创下古时候王朝军队人数纪录。

  宋朝之所以能组建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有两个原因。一是宋朝的农业昌盛,经济繁荣,国家富庶,国库财力之雄厚,足以让朝廷有能力养得起这样一支军队。第二个原因则是根本原因:宋朝未能占领北方的幽云十六州防线、长城防线,导致北疆无险可守,为了防御来自周边游牧国家契丹、西夏的巨大威胁,只能在军队数量上狠做文章,组建了这样一支超级庞大的军队。

  令人遗憾的是,宋朝有如此之多的军队,却成为军事最弱的朝代。北宋自建立之起,先后处在辽国、西夏、金国的环绕攻击下。但宋朝身为天朝大国,空有百万雄兵,却在对外战争中连吃败仗,最终屈辱地以金钱换和平,长年向周边小国交纳巨额岁币,让辽国、西夏、金国个个捞得盆满钵满。在古时候中原王朝中,连续百余年向周边小国交纳岁币,宋朝是一份,军事之弱到了无与伦的程度。

  宋朝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尴尬的处境?问题根源出在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上。唐朝中后期开始,武将势力渐崛起,逐渐上升为左右国家命运的重要角色。强大的唐朝之所以灭亡,武将拥兵自重、藩镇割据,是最重要原因之一。而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们更是成为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人物”,任意废立皇帝,自己取而代之,如同儿戏。

image.png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后周武将出身,最终兵变自立为帝,对这一点当然感同身受,感触良多。为了巩固宋朝皇权,杜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悲剧再现,赵匡胤从立国之初就定下“以文制武”和“将从中御”的国策,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打压、武将的地位和话语权。此项国策也被历代宋朝皇帝奉为圭阜

  宋代朝廷最高军事机构和高层武职,全部由文官充任,武将无权参与高层决策,只能负责执行。皇帝在军队中普遍设立监军,监军具有“如朕亲临”的皇帝特使身份,凌驾于武将之上,可以任意干涉武将的军事指挥权。武将出兵作战,必须按照皇帝事先拟定或批准的作战计划执行。如果需要调整作战方案,必须上报皇帝批准,擅自更改会受到严厉处罚。

  “以文制武”和“将从中御”,固然彻底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局面,但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恶果。宋朝武将们在皇帝的重重束缚和各种打压之下,主观能动性、指挥自、作战积极性严重丧失,动辄得咎,如履薄冰,完全成了一群驯顺的绵羊,历史学家把这种局面形象地称为“北宋无将”。

  因此,宋朝军队虽然人数庞大,但极度缺乏优秀的军事人才,偶尔有几个也被束手束脚,难有作为。一支缺乏优秀指挥官的军队,人数再多,战斗力也绝不会强到哪儿去。因此宋朝空有百万雄兵,却成了军事最弱的朝代,实在是宋朝皇帝咎由自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