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势力也很大,为什么却不受项羽重视呢?

  公元前205年5月,刘邦不满项羽先前徙封自己为汉王,趁项羽陷入齐国无法抽身之时,帅五国联军约56万人找项羽复仇,很快攻克西楚国都彭城。项羽听闻后,率领三万精兵救援彭城,将汉军打得溃不成军、四处逃散,汉军几乎全军覆没,刘邦逃往荥阳,并在荥阳建立起有效的防线。项羽乘胜追击至荥阳,用了长达一年的时间攻克荥阳,刘邦败退关中,调集军队准备找项羽决战。

  刘邦采纳辕生的建议率军南下至宛地,同时派韩信北上灭赵,分散项羽的力量。韩信在北方开辟的第二战场是刘邦最后战胜项羽的关键所在。赵国有位军事奇才叫李左车,他是战国四大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有兵法传世。韩信曾经请教李左车,李左车替韩信分析天下形势,他告诉韩信,如果燕、齐两国刘邦拿不下,那么刘、项两家胜负难料,言外之意就是谁得北方战场谁将拥有天下。竟然北方战场那么重要,项羽为什么坐视韩信开辟北方战场而不管呢?

image.png

  第一、项羽刚愎自用,他认为只要打败刘邦,地方不在话下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成为天下义军的首领,开始暴露出他自满得意的性格。项羽不开辟北方战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他甚至自信地认为只要打败刘邦,人不在话下,从而忽视了北方战场的重要性,笔者可以举例来说明项羽自大虚荣的性格。

  (一)鸿门宴

  项羽以五万楚军歼灭秦军主力四十万以后,得到各路诸侯的拥护,此时项羽骄傲自满的性格开始膨胀。当他率领军西进时,在函谷关受阻,一打听发现刘邦的军队早已入关,他一怒之下率军破关而入,驻扎在鸿门。项羽本想第二天与刘邦决战,但是刘邦很狡猾,他收买了项羽的叔父项伯,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取消了第二天的军事行动。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史记·项羽本纪》

  第二天刘邦一大早来到鸿门向项羽赔礼道歉,刘邦为了躲过这次危急,开始和项羽叙旧,然后吹捧项羽,他说“我和将军奉命战秦国,你北上救赵,我西征秦国,我没有预料到我能率先入关”,刘邦的言外之意是最有实力入关的人是项羽,而不是他,刘邦很精明,他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项羽,极大的满足了项羽的自尊心。

  项羽听完鸿门说词后是自满得意、忘乎所以,随后,他设宴款待刘邦,在宴席上,项羽给自己挑选了一个最尊贵的座位,给他手下谋士范增挑选了一个次尊贵的座位,由此可见项羽很得意。

  其实刘邦进入关中以后派重兵把守函谷关就暴露了他的意图,一个头脑清晰的家就应该意识到,秦朝一旦被灭,刘、项两家就从共同灭秦的盟友演变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刘邦把住函谷关,刚好给了项羽灭他的借口,所以项羽最初决定用军事手段解决刘邦是最正确的做法,但是他却被刘邦一吹捧,就变得忘乎所以,不知刘、项两家的关系已经到了拐点。

  (二)对韩信弃之不用,兵败归咎于上天

  韩信最初是项羽的部下,在项羽营中担任郎中一职,屡次向项羽出谋划策,项羽不采纳,最终迫使军事奇才韩信离他而去,投了刘邦。韩信后来为刘邦打下半个中国,刘邦没有韩信的支持,难以击败项羽。

  韩信在灭代、灭魏、降燕、灭赵、灭齐以后,项羽感觉到了危急,于是派人游说韩信叛汉或者选择三足鼎立,韩信却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韩信无非想表达自己曾经在项羽麾下人微言轻,说什么都不管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骄傲自大、专断行,自以为用武力可以成就自己的霸王事业,却不料自己的霸业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付诸东流。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率亡其国。”——《史记•项羽本纪》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后,临死前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上天,他没有想到是自身的原因,由此表现出项羽志得意满的性格,到死都不承认自己的过失,把一切责任归咎于上天。

  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一直追着刘邦打,刘邦到哪儿他便追到那儿,他认为只要战胜刘邦,人并不是他的对手,他自己曾经说过:“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高估自己的能力,没有意识北方战场将会是最大的威胁。

  第二、项羽不重视北方战场,缺乏战略眼光

  楚汉争霸的主战场在荥阳一带,项羽在此期间并没有派人去开辟北方战场,甚至韩信在北方搞得有声有色,项羽却视而不见,这源自于项羽不重视北方战场,他为什么不重视呢?因为项羽缺乏战略眼光,笔者可以为大家举例说明项羽的鼠目寸光。

  (一)弃关中,定都彭城

  项羽进入咸阳以后,火烧咸阳宫,秦王朝几代人努力建立起来的辉煌宫殿毁之一旦,就在项羽收集金银珠宝和准备回江东之时,他手下的谋士韩生劝诫说:“关中之地号称四塞之国,土地肥沃,是称霸的好地方。”

  笔者可以为大家谈谈关中之地的重要性,关中有“百二秦关,金城千里“之称,其周围有四个关隘,易守难攻,如果东面诸侯进攻,只需两个人就可以抵挡敌军百人,如果东扩,可以很顺利的从渭水和黄河运输粮,但是敌军想要逆流而上却是困难重重。加之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大修水利发展农业,得关中者就有了粮供给的大后方。

  项羽听完韩生的建议后却说:“富贵之后不归故乡,如同穿上绫罗绸缎在夜间行走一样,没人看见,有什么意思呢?总要在乡亲父老面前炫耀炫耀啊”,韩生听后对项羽彻底失望,没想到自己为他定的问鼎天下之策,得到的却是这么可笑的回答,韩生生气的说:“人人都说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韩生是在讽刺项羽,他的言外之意是项羽虽然现在号令诸侯、威风凛凛,其实只是只猴子,只不过戴了一顶帽子像个人样,目光短浅,缺乏远谋,都号令天下了还在乎衣锦还乡,虚荣心也太强了。项羽听后非常生气,转身就把韩生给烹了。

  总而言之,项羽是军事家缺乏谋略,他北上救赵为的是国仇家恨,他西进入关为的是衣锦还乡,他连关中之地都不在乎,更何况北方战场,弃关中只能说明他有勇无谋。

  (二)项羽最在乎斩首行动,一生武力

  项羽一生很武力,据史载项羽力能扛鼎。项羽巨鹿之战一战成名,当之无愧是以武力称雄,他认为只要用武力就可以摆平一切,为什么这么说?请听笔者逐一道来。

  项羽起兵反秦之后,攻打襄城,久攻不克,非常气愤,待襄城攻克后,他下令将城内老百姓全部。项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都畏惧他,以便他以后攻城略地,结果事情并没有像他想像的那样发展,反而适得其反。

  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

  汉元年五月,田荣在齐地反叛,同年12月项羽率军北上平叛,项羽一战将田荣打得溃不成军。如果此时项羽对齐地老百姓进行安抚,那么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但是项羽却没有,他打败田荣以后下令屠城,结果把齐地的老百姓逼反了,导致他陷入齐国泥潭不能抽身。

  还有一次是荥阳会战,刘、项两家的主战场在荥阳一带,当时刘邦派彭越多次切断项羽的粮道,迫使项羽回援,项羽第二次回援来到外黄,攻下外黄以后,项羽下令将城内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有人劝诫项羽说如果坑,那么外黄以东的城池就不敢投降了,百姓为了活命,只会拼命死战。项羽听后将抓获的百姓全部释放,结果外黄以东的十几座城池望风而降。

  所以说,项羽一生武力,在乎斩首行动,不知道使用手段安抚,缺乏战略眼光,过于相信一切用武力可以解决。正因为他缺乏战略眼光,所以他没有意识到刘邦在战略上的优势,最终能够置他于死地。

image.png

  所以后来韩信开辟北方战场之时,项羽没有意识到北方战场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刘邦开辟北方战场是对他的战略部署,直到韩信将黄河以北的诸侯全部歼灭以后,项羽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但一切为之晚矣,历史不会再给他机会。

  第三、项羽分身乏术

  楚汉争霸时期,荥阳是刘、项两家作战的主战场,从汉二年五月开始一直到汉四年九月才结束,整整持续了28个月,项羽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主战场荥阳。

  刘邦彭城之战败退荥阳以后,在荥阳一带建立起有效的防线,坚守一段时间后,粮道被项羽,项羽发动攻击,荥阳失守,刘邦偷偷逃回关中,随即调集军队准备找项羽决战。

  此时辕生向刘邦提出两项建议,其一,不要回到荥阳直接与项羽作战,汉军南下至宛地一带,就是今天河南的南阳一带,把项羽的军队吸引到宛地。其二,派韩信北上灭赵,开辟北方战场。

  辕生可谓是足智多谋,他的两项建议很高明,高明之处有两点:

  1)汉军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牵着项羽的鼻子走。韩信在北边攻城略地,刘邦在南边安营扎寨,项羽既要防备北边的韩信,又要顾及南边的刘邦,从而拉长了项羽的防守线,分散项羽的力量。

  2)西楚国的国都在彭城,本来刘、项两家在荥阳一带作战,项羽的后勤补给线已经很长了,如果项羽被引到北边的赵地或者南边的宛地,项羽的后期补给线就更长了,粮道随时可能被切断,在军事上,此为兵家之大忌。

  刘邦依计而行,采取辕生的建议率军驻扎在宛地一带,项羽占领荥阳后立即南下追击刘邦至宛地。刘邦派彭越断了项羽的粮道。项羽无奈回援,同时派终公替他守荥阳、成皋。项羽一撤退,刘邦趁虚而入立即引兵北上占领了荥阳、成皋。结果项羽千辛万苦花了一年才打下的荥阳,不到一个月就丢了。

  项羽听闻荥阳失守后,非常气愤,率军二攻荥阳,汉军惨败,荥阳沦陷,刘邦偷偷逃往韩信的军营中,夺取韩信的军权,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去补充荥阳兵力的损失,此时韩信已经灭魏。

  刘邦又想用精锐部队找项羽决战,此时郑忠提议不可与项羽正面交战,汉军可攻其必救之地,刘邦采纳了郑忠的建议,派了2万军队增援彭越。彭越有了更多的兵力,再次南下断项羽的粮道,并且攻占商丘、外黄等17座城池,项羽粮道彻底被切断。

  项羽第二次回援疏通粮道,与此同时,派曹咎坚守成皋,项羽临走时对曹咎说:“你只需要替我原地待守15天,不要出战。”结果项羽大军一走,刘邦就派人大骂曹咎,第一天曹咎着,过了几天曹咎无可,违反项羽的军令,引兵渡汜水,刘邦趁楚军渡汜水之际,发动攻击,将楚军切成两段,曹咎兵败。刘邦趁敌军渡河发动攻击,在《孙子兵法》里叫“半渡而击”,敌人渡河时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

  项羽二失成皋不久后,韩信已在黄河以北灭代、灭赵、灭魏、降燕、灭齐。韩信灭齐后才引起项羽的重视,他彻底感觉到了刘邦对他战略包围的军事压力,齐国被灭直接威胁到他的老巢彭城。

  项羽在二次回援荥阳、成皋之时,派大将龙且率领20万大军支援齐国,与齐联合进攻韩信,两军隔着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安排一万士兵制作一万个沙袋,然后用沙袋在潍河上游筑起临时的拦河坝,这样使得下游的水变浅。第二天韩信率军过河与龙且决战,打了一会儿韩信假装怯弱而逃,龙且乘胜追击,率军过河追击韩信,当楚军进入潍河时,韩信立即下令让上游的一万士兵把沙袋撤走,河水波涛汹涌而下,将楚军切为两段,韩信率军龙且,将过河的楚军全部歼灭,主将龙且被,随后,韩信率军将剩余的楚军一举歼灭,二十万楚军几乎全军覆没。此时项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的西楚国都即将失守,而且粮道会彻底瘫痪。于是项羽派说客武涉游说韩信叛汉,但是韩信以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为由,拒绝了项羽。

  项羽一生武力,他一直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使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因为这一次项羽的感觉到了腹背受敌的军事压力,但是为时晚矣。汉四年九月,项羽缺少盟友,天下诸侯几乎归降汉王刘邦,加之项羽手中兵少粮尽,最终兵败自刎于乌江。

  由此可见,虽然项羽英勇战,但是他没有分身术,不能守着荥阳的同时又回去疏通粮道,更没有精力顾及北方的韩信,他不能同时兼顾三头,这就是刘邦对他的战略部署。

  结语:项羽与韩信是楚汉争霸时期最优秀的军事将领,项羽被后世之人誉为“战神”,在战场上,他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他不重视战略的经营,在军事上缺乏战略眼光,这是他人生中一大败笔。项羽巨鹿之战一战成名,成为军最高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他本可以建都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一天下,成就更伟大的事业,但他却错失了良机。

  项羽过于相信自己,不重视北方战场,没有意识到北方战场的开辟将来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一击,更没有想到刘邦在战略上的部署能够置他于死地,他不重视战略经营,从而使自己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陷入战略被动。如果他尽心尽力应对北方战场,项羽最终不会在战略上处于四面被包围的境地,项羽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