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为什么放弃抵抗?还是他想等司马懿挂了以后再拿回来?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曹爽陪皇帝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并控制京都。曹爽轻信司马懿“只图兵权,并不加害”的许诺,轻易放弃抵抗,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那么,曹爽为何放弃抵抗,难道他不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还是他想等司马懿挂了以后再拿回来?

  只能说,人一旦安逸惯了,让其打仗要吓个半死,如果给你个机会,能保住王思聪一般的生活就一定不会选择战争。贪图享受的人一般都是酒囊饭袋,曹爽就是这么一个人,对物质追求大胜过一切。

  司马懿知道曹爽为人,所以用曹爽贪图享受的弱点来引诱他。曹爽天生就有权力,好是温室的花朵,太天幼稚,不懂得斗争的残酷性,结果手里一副好牌打得稀烂。

  再者司马懿威名赫赫,于使诈,也让曹爽忌惮。觉得自己打不过司马懿,毕竟诸葛亮跟陆逊都死了之后,司马懿说自己用兵天下第一,没人觉得他是吹牛吧?

  虽然司马懿目前咱们开上帝视角知道将兵不过3000死士,但是朝廷元老跟着司马懿一咋呼,曹爽觉得对手很强大,手里不知道多少人马,也很正常吧?

  所以答案很明显了,弃甲来降,不失富家翁(司马懿承诺过的)。顽抗到底,那要是输了可就是叛国谋逆,皇帝,满门抄斩板上钉钉的。

image.png

  简单说就是没有能力和经验,他以为打也是死,不如苟活。结果苟活都不能。这样一看,温室里的花朵就是不行,历练不够,掌权也掌不好,反引得身之祸。

  还因为,曹爽当时说白了就是第二个“曹”,大权揽,朝中对他不满的人很多,曹氏宗亲和众多大臣反对声音很高,当然,这些人只是单纯的希望曹爽,并不是支持司马懿改朝换代。

  发生这样的事,在不闹大的情况下,在各位大佬的“保证”下,其实曹爽最多只是失去“主政者”的资格,最后曹爽依然是代表“皇族”在朝廷拥有一席之地,所以在被各位翻脸的情况下,接受妥协是正确的选择的。

  要怪就怪司马懿,他的无耻程度突破了当时的下限,其实,汉魏的文化本来没那么黑,曹爽以为争而已,不至于伤及性命。要是在唐朝,就算是只猪都不会这么天。

  曹丕废献帝为山阳公后,魏明帝还率百官去朝拜过,有君臣之礼。曹的时候也没乱,的都是有谋反事实的。你不想去曹,曹也懒得理你。

  无论三国志还是晋书,都记载了桓范在最关键时刻痛骂曹爽,“你们3个兄弟猪都不如”。司马懿对着众人发誓,只要曹爽投降,只削官,而曹爽很傻很天,信了。另外很多重臣,如蒋济之所以支持司马懿,是建立在司马懿立誓只削曹爽官职的前提下,而司马懿大权在握后立马翻脸。

image.png

  晋书,宣帝纪:蒋济曰“曹之勋,不可以不祀。”帝不听。

  不过,虽然曹爽很傻很天,但司马懿的脸皮突破了世人的预料,也是重要的原因,当时的人对誓言很重视,而司马懿这样的元老重臣当然是言而有信之人,尤其是他当着满朝文武发誓只削官,大家都信了,结果蒋济几个月后被气死了。

  世人评价,得国之容易,司马算是一个,不过因果有报,后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也算是对司马家的报应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