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曹爽之间有什么恩怨?为什么他一定要灭了曹爽三族?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司马懿一向被看做是老谋深算的代表人物,司马家族最终能够称帝,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司马懿活得足够长,他的所有的对手,那些他没有办法下手的人,都一个一个的病死了,接下来,就到了他需要动手的时候了。曹爽是曹的,也是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的一大障碍,既然是障碍,那么他自然需要想办法将他除掉,从而有了高平陵之变。但是在抓住曹爽之后,司马懿却令夷三族,一个都没有放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曹爽是曹族子、魏国前大司马曹之子。239年,魏明帝曹睿死前先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托孤于他,以孙礼为大将军长史以辅佐曹爽。之后又托孤于太尉(负责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以为升降的依据,以及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司马懿。当时才8岁的曹芳即位后,加曹爽、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也就是说当时魏国权力最大的就是曹爽和司马懿,而曹爽是魏国皇帝亲族的代表。

  本来双方可以和平共处的,但新皇帝曹芳登基后才一个半月,就听从曹爽之议,以司马懿为太傅,以曹爽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侍讲,其余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徙吏部尚书卢毓为仆射,而以何晏代之,以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出孙礼为扬州刺史,以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

image.png

  让司马懿改任太傅,就是明显地剥夺其军权,曹爽弟曹羲担任的中领军就是禁军总管,曹训担任的武卫将军负责都督中军宿卫禁兵。毕轨也是曹爽亲信,他担任的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可见,曹爽其实是一人揽禁军和首都周边的军权。不过此时曹魏的满宠、蒋济等老臣还在,另外中书省还有曹睿当政期间任命的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掌权,他们当年支持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对两人都有恩,所以曹芳即位后,他们的位置也很稳。

  在这些势力存在时,司马懿还不敢怎样,而且241年、243年司马懿还有两次带兵抵抗吴军,所以朝廷对司马懿是且防且用。不过满宠于242年去世,244年曹爽伐蜀大败,体现出其军事能力有限。同时,曹爽羽丁谧、邓飏等人经常轻易更改法度,让而另一老臣太尉(满宠死后他继任太尉)蒋济颇为不满,所以蒋济是有心让曹爽换人的,不过这也仅仅是让他而已,并无心。

  不过司马懿就不同了。他是一辈子被曹家怀疑的对象,有曹家人掌权一天,他就一天没有出头之。到247年,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有隙,始称疾,不与政事。似乎平淡的248年其实曹魏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司徒卫臻在不到两个月内逊位。

  史书关于其逊位的原因是这么说的:孙资因大将军曹爽专事,多变易旧章,叹曰:“吾累世蒙宠,加以豫闻属托,今纵不能匡弼时事,可以坐受素餐之禄耶?”遂固称疾。卫臻是因为拒绝大将军曹爽引其入守尚书令,及为弟求婚而逊位的。可见当时魏国中央权力机构的高层里已经对曹爽普遍不满了。这样,司马懿一方又增加了一份支持力量。

image.png

  于是,司马懿出手了。249年农历1月6的高平陵事变中,丧失警惕的曹爽一派被司马懿一锅端。曹爽最终表示愿意免官回洛阳,尚求保命。司马懿将其圈禁。四天后1月10,即以其谋反之罪夷其及其羽三族。

  司马懿为何一定要灭曹爽三族?主要是因为司马懿本次是,而且挟持了皇帝和太后,犯了皇家大忌,以后只要稍失权柄,就可能被人倒算,那时自己甚至是要被夷九族的,所以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彻底,即彻底夺取曹魏大权。

  夺取曹魏大权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曹爽家族。曹爽的父亲曹人望颇高,而且是皇亲,如果只灭曹爽,不排除皇帝又把曹家族的另一个谁拉出来平衡司马家,没准以后这个人又要报复司马家,所以要彻底灭掉曹家族。当然,曹爽九族是灭不了的,因为算九族的话,皇帝也在里面。要光曹家,仅仅控制了京城的司马家还没这个胆子。

  其次,曹爽当政已有十年,其父曹当政时间更长。朝廷里面同情曹爽及其父曹的势力、或者受曹家恩惠要报恩的人是不完的。曹爽虽然愚钝,但曹爽的谋士和辅佐力量里面还是有能人的,如其弟曹羲、其妹夫夏侯尚、谋士桓范。留着曹爽,这些人没准哪天就把曹爽救出来,并且以曹爽为旗帜,联合推翻司马家。灭曹爽家族就是消灭曹家族成为旗帜的可能。

image.png

  此外,司马懿还需要把自己变成曹魏唯一的选项。灭曹爽一族(严格说是曹一族)就是消灭一个最大的其它选项。灭了他们还能证明自己是一个能成事的领导者,是最优选项。

  最后,司马懿也需要灭这个魏国最大权臣全家以立威,震慑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的整个朝廷,使朝廷里有丝毫反抗意识的人都不再敢有所作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