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完璧归赵是什么结果?的是赵国赢了吗?

  历史上完璧归赵是什么结果,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相,一起看看吧!

  完璧归赵这个事情,出自《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在一般的说法中都是赞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的,这也是蔺相如展露头角的第一功,但这个事情如果放在秦赵两国的层面上来看,事实上赵国并没有占到便宜,甚至可以说是赵国吃亏了。

  我们先来仔细分析一下完璧归赵的事情的经过。

  完璧归赵的起因是秦国知道赵国得到了和氏璧,意图用十五座城池与赵国换取,而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既不敢拒绝,又怕上当给出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城池,故而犹豫不决。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赵国面对的问题是一道选择题: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不给城池,白白给秦国欺骗。

image.png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不把和氏璧给秦国,又害怕秦国借此起兵来打赵国。

  在面对这个选择题的时候,蔺相如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当赵王问道秦国如果不给城池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的情况,蔺相如的回答是,如果秦求和氏璧而赵国不给,是赵国没有道理,而反过来的话,就是秦国没有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宁可把和氏璧给秦国,使得秦国理亏,赵国占据的制高点。

  这里我们先明确这个前提,不做分析,我们接着看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秦王得到和氏璧之后,与美人传看,却没有说要给城池的事情,于是蔺相如以玉璧有瑕疵为理由,要回了和氏璧,并且要求秦王斋戒沐浴才可以给他玉璧,其实自己暗中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上来看,蔺相如智勇双全,成功的保住了和氏璧,识破了秦国意图骗取和氏璧的阴谋,并且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蔺相如做得可以算是完美,但这是只属于蔺相如的完美,如果站在赵国的立场上,赵国赢了吗?

  赵国没有赢

  之所以这么判断赵国没有赢,甚至输得有点惨,我们得先从这个事情上,秦赵两国的目的来说。哪一方达到了目的,哪一方就算是胜利了。

image.png

  秦国的目的:骗取赵国的和氏璧,如果赵国不给,那么就以此为借口出兵攻打赵国。

  赵国的目的:用和氏璧换取秦国的城池;如果不成的话,那么避免战争;如果再不成的话,那么至少赵国要占据的制高点。

  那么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完成之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二万人。

  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当上了上大夫,但秦国却最终对赵发动了进攻,先后两次,夺得了石城,并且了赵国两万人。

  从整个事情上来看,蔺相如仅仅是识破了秦王欺骗和氏璧的计谋,保住了和氏璧。但这个事情其实赵王等人早有预料,都没认为秦国有多大可能会给城池的,如果仅仅是为了保住和氏璧,当初拒绝交换就行了。赵王其实关键是不想打仗,但战争还是没有能够避免。从这一点来说,赵国就没有赢。

  而且按蔺相如的说法,如果是秦国拿了和氏璧不给城,那么是秦国的不对,赵国不允许是赵国的不对,所以要让赵国站在的制高点,凸显出秦国的不对。

  但整个事情中,到底是谁不对呢?

  秦王拿到了和氏璧,交给周围美人传看有些失礼,但秦国此时也没有明说不给城池,甚至连推脱都没有说。当蔺相如拿回来了和氏璧之后,秦王马上让人拿出地图,说是要给城。而蔺相如提出了需要秦王斋戒五并且设九宾之礼才可以给秦国。

  而秦王也照做了,斋戒五并且设立了九宾之礼,这个时候,蔺相如告诉秦王和氏璧没了,我送回去了。

image.png

  你看看整个过程中,秦王除了最初有些失礼之外,在其后都严格按照蔺相如说的去做,表现的诚意不可谓不够。作为一个王,他能做到斋戒以及九宾之礼,但蔺相如不过是赵国一个臣子,你说的是秦王做到了就给和氏璧,结果人家一个王照做了,你不给,反而把和氏璧送走了,这就是赵国没有诚意了。

  按蔺相如前往秦国之前,说的话,秦国不给是秦国的不对,但现在秦国态度做足了,赵国却摆了秦国一道,也就是赵国的不对了。

  在整个过程中,秦国并没有事实上拿到和氏璧又不给城池,而是秦国按照了赵国的做,赵国不给和氏璧,这就是赵国没有抢占到制高点了。

  而结果是秦国攻赵,赵国有所损失,等于赵国既丢了名又丢了利,而正获得名声的仅仅是蔺相如而已。

  赵国在完璧归赵的事情中,实际上是输了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