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袁崇焕到底是什么死的 他是怎么失去崇祯的信任的
对与袁崇焕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1628年,明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登基,年号崇祯。此时留给崇祯的大明王朝早已不如太祖朱元璋、永乐大帝朱棣时那样强盛。崇祯登位时,明朝的江山已是惨不睹。北方清军长年扰,来势汹汹,大小城池不知被掳掠了多少座。上前线御敌的亲藩大批被,甚至连亲王也被俘。
明清局势图
崇祯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明帝国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不过此时的崇祯,还并没到上天绝人之路的地步,他对一个人还抱有希望,那便是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袁崇焕!可以说袁的存在,是崇祯心里的最后一根“救命”。可以这样说明末时期,袁崇焕是能撑起明帝国大厦的最后一根擎天柱!
崇祯登基之时,迫不及待的在紫金城召见袁崇焕,直接问道:“女跳梁十载,封疆沦陷。卿赴召, 有何方略?”袁崇焕略微思索一会儿答道::“ 五年之内,
东患可平,全辽可复。”听到此话的崇祯,高兴的像一个小孩一般,心情之亢奋,大受鼓舞。不仅赐予袁崇焕尚方宝剑,还认命他全权督办辽东军事,授予他先暂后奏的权力。也许是因为宁远和宁锦大捷的冲动,袁崇焕内心膨胀,才会夸下如此海口。
袁崇焕
回到现实中来,此时明朝所面临的,是全国大灾荒、陕西农民大规模,金兵南下侵扰,一副内忧外患的局面。稍微清楚现实的人都明白,袁崇焕“复辽之说”是夸大其词、难以兑现;
可积忧已久的朝中大臣和崇祯听到此话,却是“兴奋超过了理智”,对袁的话深信不疑。然而袁崇焕当初的狂言,也为他后被万人唾弃、惨遭凌迟埋下了伏笔。
袁崇焕是怎样一步一步被自己和他人“玩弄”而死的?
“己巳之变”让崇祯感觉自己备受欺骗和玩弄,逐渐对袁崇焕失去了信任!
公元1629年,皇太极施展计谋,绕开袁崇焕严防死守的“宁锦防线”,从内蒙突袭,直逼京师!当时上到崇祯下到普通百姓,每天无一不惶惶终。危急之下,崇祯赶紧召令袁崇焕回京支援,同时颁召天下“进京勤王”。虽然次年皇太极退回了沈阳,但此次事变,让袁崇焕当初许下的诺言,不攻自破。
崇祯皇帝
而这带来的后果很严重:直接导致了崇祯对袁崇焕的看法,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更是让崇祯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和愚弄。再加上之前崇祯看好的大将毛文龙,被袁崇焕“先斩后奏”,更使得崇祯的内心深处,对袁崇焕产生了不满情绪,相之前来说,信任程度大大降低。
皇太极设下“离间计”,让袁崇焕腹背受敌!
己巳之变后,为了进一步打击明朝,皇太极再次施计。后金放风说道:“袁巡抚有密约”,
兵困京城,只是为了迫使朝廷同意袁与后金的和谈。很快这个消息便被后金俘获的两,带回了国内。崇祯听到此消息后,结合眼前的局势,(袁崇焕迟迟不肯将所有援兵调来守北京)更对袁产生了怀疑。“四面楚歌”的崇祯,恨不得帝国的一兵一卒都赶来勤王,可袁崇焕却偏不按他的指意来,加上朝中一些大臣的诋毁,更是让崇祯对袁产生了怀疑。
明朝西北边境
当下的局势,对于袁崇焕来说是非常不利。城外是敌人,
城内也视自己为敌人,袁崇焕就这样无缘无故的成了全民公敌。而这一切,让这个为大明帝国倾注一生的将领,显得是欲辩无言。
“朝廷争”让袁崇焕成了牺牲品!
“争”是明朝的一个致命要害。崇祯登基后,为了肃清朝政阉势力,纠正朝廷风气,他下定一番功夫,铲除了魏忠贤阉。但随之而来的,东林又走上前台开始把持朝政。东林
“大佬”钱龙锡
,此人与袁崇焕交往甚密,为了扳倒钱龙锡,一些尚未被清除的阉,故意在朝中作祟,纷纷起而袁崇焕。两势力的“明争暗斗”,让无辜的袁崇焕成了一个牺牲品。
明朝派之争
清军南下势如破竹,西北军事告急,袁崇焕虽是一员猛将,但“腹背受敌”、“人心向背”,最终也是无力回天。当初“五年复辽”的誓言,更是成了愚弄君王的戏言!曾经那句:
“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的承诺,到如今看来也成了巨大的讽刺。公元1630年,袁崇焕被崇祯革职审问,惨遭凌迟而死。纵观历史上,被凌迟而死的人不在少数,不过要数最出名的数三人,袁崇焕便为其中之一。
明朝大刘瑾便是死于凌迟。据史料记载:刘瑾被判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分三天完成。第一天凌迟了三百五十七刀,而第一刀是从他开始的,首先割下了。在夜晚时,刘瑾被押回了监舍,期间他居然还喝了两碗粥。
刘瑾
第二位便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他被清军抓住后,由刽子手将他的肉一块块割掉,痛苦而死。
三就是袁崇焕被崇祯处于凌迟。明朝最后一根擎天柱袁崇焕,被刽子手活活刀刮到皮肉已尽时,还遭当时百姓以银一钱,买肉一块,大口吃掉了!这位在辽东为大明王朝呕心沥血的英雄,最终被他所保卫的同胞一人一口吃掉了,是惨不睹!
袁崇焕被凌迟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背后,即有个人原因,也有他人原因。“五年复辽”的希望被破灭,让崇祯失去了对袁崇焕的信任,而“”已巳之变”进一步将袁崇焕和崇祯帝的矛盾拉大,再加上
后金的反间计以及明末争,更是让袁崇焕获腹背受敌, 袁崇焕的悲剧,是各种矛盾交错的结果,其原因并不是想的这么简单。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