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兵多马状,为什么许攸却背叛他去投曹的?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最终战胜了公孙瓒,袁绍拥有了冀、青、并、幽四个州,人多势众,兵强马壮,袁绍不顾谋士的反对,决定集结十万精锐部队向许都挺进,袁绍想和曹一决雌雄,把曹消灭掉。
曹马上北上迎敌。八月,曹的军队北渡黄河,在黎阳安营扎寨。九月,曹派兵驻守官渡。十二月,曹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官渡,他让东郡太守刘延守白马,益寿亭侯于禁驻守延津。曹军和袁军就隔河相望,摆来了决战的态势。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进兵黎阳,以黎阳为大本营,袁绍企图渡河和曹军主力决战。袁绍派颜良攻击白马,又派文丑攻打延津,战争的重点放在白马。四月,刘延的三千人马在白马抵抗不住了,便求援驻扎在官渡的曹。
曹决定增员白马,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可以采用声东击西,分散他的兵力,做出准备北渡黄河包抄袁绍后方的驾驶。曹采用了荀攸的建议,袁绍果然上当了,派兵增援延津。于是,曹带领部队大张旗鼓地向北挺进,走到延津附近,又派张辽、关羽为前锋突袭白马。
在张辽军队的掩护下,关羽策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万军之中刺死颜良,又拔出腰间佩刀斩颜良的首级,白马解围。《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曹解了白马之围以后,于是带着白马人民沿着黄河往西走。走到延津南面的时候,和渡河而来的袁军相遇,一场遭遇战在所难免。曹的军队在一个高坡上,袁绍的军队过来。哨兵报告:敌人那边来了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又报告:骑兵又多了,补兵多的说不过来。曹不让再报告了!于是下令:“解鞍放马,原地休息”,还故意把辎重丢在道路只从旁。
文丑和刘备的骑兵冲过来以后,发现地下的辎重,纷纷下马去抢。曹一声令下,六百铁骑从高坡上冲下,打的袁军满地找牙。《三国志·徐晃传》记载:“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这一仗打得惊心动魄,《三国志》也在《武帝纪》中记载“大破之”,曹虽然初战告捷,但是不敢掉以轻心。他明白自己的势力不如袁绍,于是全军退回官渡,从而放弃白马和延津。曹退回官渡,对曹有利,既可以集中兵力,又可以节约财力,还可以诱敌深入。敌军一旦深入,补给线就会拉长。补给线拉长,战争就会增加成本,胜利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七月,袁军进阳武,准备南下进攻许都。八月,《三国志》记载:“绍连营稍前,依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九月《资治通鉴》记载:“庚午朔,有食之。曹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
这个阶段,袁绍在军营里建起高楼,堆起土山,居高临下往曹营放箭,曹军伤亡惨重。所有的人只好把盾牌顶在头上,一个个非常害怕。曹为了反击制造了“霹雳车”,就是把大块石头像炮弹一样发射到袁军营里去,击毁袁军的楼橹。
袁绍派人挖地道,准备偷袭曹。曹挖壕沟来对付袁绍,又派奇兵袭击袁绍的运粮车,烧得袁绍叫苦不迭。这一阶段,也没有分出胜负。但是,战争如此旷持久,谁也受不了,老百姓苦不堪言,曹也是心力交瘁。
《三国志·武帝纪》及《资治通鉴》记载:“九月的一天,曹看见运粮的士兵非常辛苦,实在不心就脱口而出说,却十五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曹这个时候,已经坚持不下去了。远在许县的荀彧却鼓励他一定要坚持。
《三国志·武帝纪》,荀彧回信说,袁绍倾巢而出,孤注一掷,这是要和您决一死战啊!他是绝不会罢甘休的。《三国志·贾诩传》,贾诩对曹说,明公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有这四大优势,却半年不能胜利。只要抓住机遇,一鼓作气,片刻功夫就可以成功。
机遇说来就来,曹咬紧牙关决心坚持下去,发生了三件事情,让袁绍大势已去。第一件事情就是“刘备开溜”,刘备从汝南逃回袁绍的大本营以后,就向袁绍提出联合刘表。袁绍让刘备“将本兵复至汝南”,刘备也趁机开溜了。
刘备为何开溜?刘备兵败汝南回到黎阳以后,袁绍的脸色就不好看。根据史载,袁绍父子对刘备也是“倾心敬重”。刘备的开溜,很可能预感到袁绍要失败,只好一走了之。《三国志·先主传》说“阴欲离绍”。
第二件事情就是“许攸叛逃”,许攸叛逃的原因有三种说法,《武帝纪》记载:“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荀彧传》记载:“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习凿齿《汉晋春秋》的说法,袁绍不听许攸的建议,许攸劝袁绍留一部分军队看住曹,然后抄小路前往许县天子,大功告成。袁绍不听,于是许攸愤怒,一气之下投奔了曹。
其实这三种说法可以合并,许攸发现袁绍不听取他的意见,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不足为谋,也不足共图。再加上老婆孩子被捕,自己当然要走。许攸一走,袁绍可能要战败,因为袁绍在冀州建立根据地的时候,就跟着袁绍。许攸这个人又足智多谋,又掌握了大量的军事情报,他的叛逃,不仅对袁绍是重大损失,而且还会动摇军心。
曹一听说许攸来投,《曹瞒传》记载:“抚掌笑曰,吾事济矣”。许攸来到曹营,就为曹出了“火烧乌巢”的计谋。曹也当机立断,亲自率领骑兵直奔乌巢。乌巢却没有重兵把守,曹化作袁军,趁着夜色,抄小路,急行军突袭乌巢,一把火烧光了袁绍所有的军需物资和后勤设备。
第三件事情“张郃反水”,《三国志·张郃传》记载,曹突袭乌巢,袁绍也得到了消息,张郃主张增援,郭图反对,郭图认为应该攻打曹的大本营,曹的大本营被攻,一定来救官渡,这样乌巢也就解围了。张郃认为不可能,曹的大本营顷刻之间攻不下。乌巢又抵挡不了曹,恐怕只能当俘虏了。
袁绍不听张郃的意见,听取郭图的意见。派轻兵救援乌巢,派重兵攻打官渡,事情的结果完全如张郃所料。郭图为了推卸责任,只好嫁祸张郃,袁绍这个人,又要面子,决定拿张郃问罪。张郃前方不利,后院失火,只好和部下高览烧了战车,向曹投降。
刘备开溜,袁绍失去了外援;许攸叛逃,袁绍丢了智囊,张郃反水,袁绍折了臂膀。这都说明袁绍大势已去,张郃一投降,曹马上按照贾诩的建议,抓住机遇,集中兵力,大举。众叛亲离的袁绍也失去了战斗力,带着袁谭弃军而走,落荒而逃。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五月袁绍发病呕血而死,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击败袁尚,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击败袁谭,平定冀州,袁谭被。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辽东太守公孙康袁绍的人袁尚、袁熙,将其首级送回曹营,不可一世的袁绍家族彻底灭亡。
如果没有许攸来投奔曹,曹决策可能要继续和袁绍对峙,曹很有可能被拖垮。曹肯定也会偷袭乌巢的,曹之所以没有在许攸之前投降,主要是采纳了荀彧和郭嘉的建议,再坚持一下。实在坚持不下去,很有可能撤军。
如果曹撤军的话,在整个战疫中肯定由主动变成被动,许都可能保不住了,曹会带着他的人马整个撤离,去别的地方找个新的根据地,很有可能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没有许攸来投奔曹,曹在官渡之战,战胜袁绍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