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是什么时候出山的?史书中记载的姜子牙的年纪是否实?
说到姜子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老将建功立业的美谈,但老将的“老”总归有一个限度,往往在60-70岁之间,再往上已经不是“老”了,而是“老掉牙”了,派70岁以上老将上场,怎么看都非常不人道、不理智。但在三千年前,姜子牙却在八十多岁的高龄,率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纣王,取得了一场关乎王朝更迭的决定命运的战争胜利。
根据史载,姜子牙出生时,家道已经败落,为此姜子牙做过屠夫、开过酒店、卖过酒水等,由于一生蹉跎,大约60多岁时老婆与他离婚,几乎是一个标准人生失败者。但在70岁或72岁时,姜子牙枯木逢春,遇见周文王,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之后姜子牙一飞冲天。周文王死后,姜子牙辅佐周武王,80多岁时在牧野之战中指挥大军。
从姜子牙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到励志到不能再励志的人生传奇,姑且信之,但在三千多年前,姜子牙70岁出山,80多岁亲临战场指挥牧野之战,怎么都让人觉得违背常理,如今很多80多岁的老人别说上阵打仗了,就是长途跋涉都非常危险,那么史载的姜子牙年龄可信吗?
01:姜太公什么年龄出山?
关于姜子牙具体出山年龄,《史记》上没有记载,但史书文献上无一例外都是70岁以上,而且谈到姜子牙七十出山的荀子、尉缭子、孟子和屈原等都是战国名仕,人品有保障。
《说苑·尊贤》记载:“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与“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
《尉缭子·武议篇》记载:“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十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非‘武议’安能此合也?”其中,“过七十余而主不听”后“及遇文王”,是指姜子牙曾在商朝为官,70岁时上书而商王不听,后来在72岁时遇见周文王。
后来,唐朝李白的《梁甫吟》中有“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认为姜子牙八十遇见周文王,这应该是文学夸张,不足为信。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时,为了力求实可信,行路、读万卷书,走遍大江南北,访问了无数人,既然司马迁没有采用书籍中的姜子牙出山具体年龄,是不是表示司马迁不认同70岁出山之说?
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是一个神秘数字,在古时候有“至大无极”之意。姜子牙或长相显老,或年龄的确较大,于是用“七十”来笼表示姜子牙年龄,而姜子牙当时实际年龄可能要小得多,估计大约只有六十余岁。不过,这只是推测,并无实据。
02:姜子牙何时遇周文王?
姜子牙遇见周文王,历史上有三种说法,司马迁在《齐太公世家》中将之综合。
一,姜太公钓鱼,周文王上钩
这一说法广为人知,司马迁记载有点颠覆姜子牙形象。
《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周西伯。”这里用的是“”,相当于姜子牙在大富翁出没之路上坐等,寻找机会与之来一次偶遇。非常神奇的是,周文王外出狩猎之前算了一卦,卦象显示“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然后果然遇见了不凡之人姜子牙。
姜子牙钓鱼相遇周文王之说,充斥传奇色彩,没有一点可供判断相遇时间的线索。
二,周文王被囚,姜子牙救之
纣王囚禁周文王(西伯)后,周国臣子散宜生、闳(hóng)夭久听说姜子牙足智多谋,从而请他参与营救周文王。
姜子牙听说“西伯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于是三人前去营救周文王,寻找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周文王。周文王回国之后,才第一次见到姜子牙。
《周本纪》记载,周文王被释放之后六、七年而死。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周文王死于公元前1050年。据此,姜子牙遇见周文王的时间应该是1056或1057年,放宽一些大概在公元前1060年之前。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即姜子牙女儿叫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史书没有记载邑姜何时出生,但周武王在公元前1043年去世之后,他们的周成王还在襁褓之中,史云“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如果姜子牙见周文王是在公元前1060年之后,姜子牙发达了重新娶妻生下邑姜,在13岁左右嫁给周武王(参考周文王13岁结婚生子),然后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生下周成王,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
三,姜太公投周
《齐太公世家》记载:“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
姜子牙原是纣王臣子,因为纣王无道,于是游说诸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最终去了周国。
以上三种说法,只有第二种提供判断时间的线索。同时,第一种说法最不可信,第二种、第三种都有可能,且第三种隐含第二种说法。
03:牧野之战时姜子牙多大?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爆发,按照上述姜子牙营救周文王之说,当时姜子牙大约80多岁。
《诗·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原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上世纪二十年代,疑古派兴起,学者顾吉刚在《太公望年寿》中提出质疑,认为古文献中记载的姜太公年寿数,都是战国时代齐国游士的妄谈,“太公”原意是“老太”,后人误解为长寿之意,从《诗·大明》中所描写的战争场面和搏击的迅勇情况看,姜太公在牧野之战时不可能有90余岁,实际年龄大约是三十岁,终于八十岁左右。
以“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推断认为,率军出征的姜子牙只有三十岁,显然有些武断。但八十多岁老人指挥牧野之战,还能“时维鹰扬”,又的确让人难以置信。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尚父”是指姜子牙,本意是指可尊敬的父辈。
《礼记·文王世子第八》记载“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周武王伐纣时就是90岁。90岁的周武王,称呼80多岁的姜子牙为尚父,显然不可能。而且,周武王与一群弟弟们都在90岁左右,姜子牙80多岁,这么一群老头打赢牧野之战,实在过于惊人,这个年龄不可信。
《竹书纪年》记载:“武王(享)年五十四”,周武王伐纣时年龄为51岁,较符合常理。如果周武王与姜子牙年龄相差十岁之内,估计就不可能使用“尚父”二字。周朝时期,男子13岁就可结婚,周文王就是13岁结婚,相当于13岁一代人,因此姜子牙周武王的年龄应大13岁。以周武王这一年龄推算,牧野之战时姜子牙年龄至少应在64岁以上。
04:姜子牙何时去世?
司马迁不知道姜子牙何时去世,只在提到“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认为姜子牙大概活了百余岁。
西晋时期出土的战国竹简《竹年》中记载:齐太公卒于周康王六年。周康王是周成王之子,周成王死于公元前1021年,周康王六年即公元前1015年。
因此,如果周文王与姜子牙相遇于公元前1057年,那么以姜子牙“七十出山”来计算,姜子牙就活了112岁。在三千年前,这绝对是一个骇人听闻的高寿。
言而总之,根据现有史料来说,姜子牙享年应在110以上,与没有见过《竹年》的司马迁的“百有馀年”观点不谋而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史书就是这么说的。
笔者认为,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有质疑书本的精神,但在没有进一步线索之前,没有足够证据驳倒姜子牙八十余岁出征之前,对于三千年前的旧事,我们只能相信史载,不可能为了质疑而质疑。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