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曹魏第一位ldquo;大司马rdquo;,最后是什么结局?

  曹仁(168年-223年5月6),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相,一起看看吧!

  赤壁之战后,曹仁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败马超于渭南,破苏伯、田银于河间,灭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战中,誓死镇守樊城,挡住关羽的。曹丕嗣位后,曹仁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荆州刺史,晋封陈侯。黄初二年,拜大将军、大司马,执掌曹魏兵马。因此,对于曹仁来说,最终成为曹魏的第一位大司马。

image.png

  一

  首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仁组织了一支上千的兵马,游于淮河、泗水之间,后带队跟随曹,任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曹能够在东汉末年迅速崛起,自然离不开曹氏和夏侯氏等宗室力量的支持。

  初平四年(193年),在曹与袁术的战役中,曹仁大有斩获。从征徐州,曹仁经常督领军骑,担当阵前先锋。又别攻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将吕由,击破敌军,再与大军会师彭城,大胜陶谦军队。彼时,曹仁完全可以称之为曹的左膀右臂。特别是在曹魏五子良将没有形成之前,曹对于曹仁、夏侯惇等人,自然是非常依赖的。

  兴平二年(195年),曹征吕布,遣曹仁别攻句阳,成功拔城,更生擒吕布手下将领刘何。在《三国志》等正史上,生擒对方武将的战绩,自然是较少见的。而这,无疑是曹仁勇猛的重要体现了。建安三年(198年),曹仁跟随曹征讨张绣。在这场战役中,曹仁别攻周围县地,略城虏众达三千余人。曹军退还之际,张绣派军追击,曹军不利,士卒丧气,危急时刻,曹仁激厉将士,军心甚奋,曹壮其所为,最终击破张绣。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曹仁在将士中具有较高的威望,从而能够在关键时刻反败为胜。

  建安五年(200年),在中原地区的诸侯陆续灭亡的背景下,曹和袁绍之间终于爆发了官渡之战。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渡之战初期,袁绍派遣刘备袭扰许县以南之地。对此,曹仁向曹表示,自己能够率军击破刘备,曹同意了曹仁的建议,于是令曹仁率领骑兵攻打刘备,将其击走,曹仁终于尽复收各个叛县而还。在被曹仁击败之后,刘备最终南下投了荆州牧刘表,从而无法在官渡之战中继续牵扯曹一方的精力了。

image.png

  二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仁跟随曹讨平荆州,曹仁成为征南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曹仁已经成为曹麾下当一面的武将了。赤壁之战后,曹留曹仁留守南郡(治所江陵)。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率军数万攻打南郡,其前锋数千人已至,曹仁登城远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下牛金迎军挑战。但吴军甚多,牛金众少,于是被围住。对此,曹仁没有放弃自己的部下,而是亲自率军去结局被包围的牛金。虽然在南郡之战中,曹仁还是败给了周瑜,丢失了城池。但是,曹仁的勇猛,却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也更器重他,转封安平亭侯。

  建安十六年(211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兵出河东,关中诸将皆反。曹西征关中,曹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在渭南击破马超。河间苏伯、田银反,曹仁遂行骁骑将军,都督七支大军讨破田银等众。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曹魏五子良将已经崛起。但是,对于曹魏的兵权来说,还是主要被夏侯渊、夏侯惇、曹仁等曹魏宗室所掌握。

  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攻合肥,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曹大军又远在长安,苦于汉中的战事。荆州的汉水流域进入雨季后,曹仁并未做好长远的准备。关羽乘利而进,进攻吕常据守的襄阳、曹仁据守的樊城,这就是著名的襄樊之战。

  到了秋八月,大雨连下十余,汉水暴涨外溢,于禁的3万大军以及庞德的部队,尽遭洪水冲淹。关羽趁势乘船进攻,于禁向关羽投降而全军覆没。庞德等人乘“小船”欲回到曹仁驻守的樊城,水盛船覆,导致庞德被关羽俘获。在此背景下,曹仁率数千名士兵据守樊城,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城池。关羽乘船攻城,围了好几层,城里与外断了音信,粮食也所剩无几,但援兵尚未赶到。对此,在笔者看来,此时的关羽,因为水淹七军,已经是威震华夏了。

  但是,对于久经战场的曹仁,并没有被关羽所吓倒,而是继续坚守城池,从而等到了援军。襄樊之战中,无论是曹仁亲自据守的樊城,还是吕常据守的襄阳,都不曾被关羽攻破。后来,因为徐晃率军大军支援襄樊,再加上东吴孙权派遣大军偷袭荆州,所以关羽最终解除了对襄樊的包围。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是,曹仁还是成功守住了城池,促使关羽始终没能突破襄樊这一道防线。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在关羽败亡后,曹回到洛阳。曹丕即位魏王后,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率荆、扬、益三个州的兵马,进封陈侯,增邑二千,食邑总数达到三千五百户。

  四

  最后,黄初二年(221年),曹丕拜曹仁为大将军。又诏使曹仁讨斩叛将郑甘,移屯临颍,迁大司马,总督诸军据守乌江,还屯于合肥。由此,对于曹仁来说,成为曹魏第一位大司马。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司马可以说是武将的最职了,也即大司地位,要在大将军之上。在曹仁之后,曹休和曹,也曾被封为大司马。

  黄初三年(222年)十月,曹丕亲率各路大军伐吴,派曹仁率步骑数万进攻吴之濡须(濡须口之战)。蒋济袭击羡溪,成功引诱敌军主将朱桓向羡溪派遣援兵。在此次战役中,直面濡须城的曹泰一路损失已经无法计。而魏军进攻中洲的常雕5千人全军覆没,临阵战死的将士一千余人,剩下三千余人被俘,曹魏大军只好全面撤退。

  曹仁在损兵折将后,不久便逝世,时年五十六岁。曹仁所率领的濡须方向的魏军由东中郎将蒋济代领。曹仁被朝廷追谥为忠侯。总的来说,虽然在人生的最后一场战役中,曹仁没有取得完美的结局。但是,纵观曹仁的一生,跟随曹南征北战,确实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曹仁最终被封为大将军和大司马,无疑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