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六国建立大秦帝国 秦朝为什么十四年就灭亡了
对秦国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史记·高祖本纪》
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建立,作为治者的秦始皇曾经登临泰山向天下宣告,秦延万世而不竭。讽刺的是,秦朝仅仅存在了14年就在秦二世的手中灭亡了。
虽然说朝代更迭是历史的自然规律,但是当时的秦朝是以强盛的武力建立而成,明明应该是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却轰然倒塌,这与历代王朝苟延残喘着度过漫长的衰亡期完全不同。
一提到秦朝,我们大多数会想到焚书坑儒、赋税严苛、滥用民力等等,这一系列压迫政策自然会导致民心背离,灭亡是迟早的事,然而事情的有这么简单吗?今天我们就来深究一下秦朝不同寻常的覆灭背后正的原因。
一、六国征战频繁,国家根基受损
现在秦始皇遭受到的很多骂名,都是因为他在一六国之后就决定大兴土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水渠等工程。然而,秦始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出于对享乐的追求。
在天下初定之前,六国连年征战,大家都想要争夺霸主的地位,而决定军事力量有多强大的直接要素就是士兵的数量。各国为了建立强大的军队基本上把所有能够征集到的百姓都收编到了军队当中,全民皆兵,在这种情况之下农事生产也就渐渐荒废了下来。
而现在天下太平,国家也不就需要那么多的士兵去行兵打仗。那么怎样才能安置这么多的劳动力呢?很显然,秦始皇想到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去修建大型工程,一方面可以安置军队,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国防,促进生产恢复。
虽然国家已经迎来了和平时代,但是六国旧部依旧内心浮躁不安,对于这个国家还没有认同和归属感,这个时候他们就成了国家安定的一大隐患。国家只有想办法让他们尽快安定下来,回归到以前的农业生产当中,才能够稳定根基。
但是普通百姓并不会想到这一层面,他们只知道自己在受压迫,在承受强度更高的劳作,内心的不满自然也就渐渐多了起来。民心不稳国家的根基就不稳,秦朝的治自然难以为继。
与之类似的还有隋朝,也是在建国之初就开始修建大型工程,导致根基不稳被李唐谋朝篡位。
二、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不懂怀柔
秦国能够从六国中脱颖而出实现鸿图霸业,而且还是完成了超过三皇五帝的不世伟功,其治者自然少不了睥睨天下的傲气,认为天下百姓都是自己的子民,都应该臣服于他们。而且秦人自古崇尚武力,通过强大的武力建立这样鼎盛的国家,之后反而更加信任武力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在进行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实行怀柔政策收买人心,而是选择用武力各地势力。作为一天下的帝王,秦始皇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足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而他即使暴虐也有暴虐的资本,天下人也只有乖乖臣服的份,没有勇气反抗。
但是对于继位的秦二世就不同了,继承始皇的血却没有始皇的霸气,无论是功绩还是收买人心的能力都没有办法和他的父亲相提并论,骄奢逸的样子更加难以让人信服,对于势力来说,他们完全没有忌惮他的必要。
秦始皇向来是以雷霆手段处置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所以在他生前没有多少人敢去反。但是秦始皇一死,全国立马就爆发了铺天盖地的,大家都把怨气发泄在了当政的秦二世身上。
三、无司法保护,
秦国能够实现天下大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的几代人的经营谋划才能够完成如此伟业,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必然少不了一帮文臣武将的出谋划策。而秦朝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断送了江山基业,就是扶持了一位窝囊无能的君主上位。
现在我们很多人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会叹息当年胡亥如果没有篡改遗诏谋夺帝位,而是由生性仁厚的扶苏登基为帝,想必历史又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但是,历史从来都没有如果二字。
在秦始皇多年的高压政策之下,帝国民怨沸腾,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够有一位宽容的君主执掌天下,施行仁政以安抚人心,那么国家一定能够有条不紊地继续运转下去。毕竟秦始皇早就把得罪人的事情全都干完了,或许他生前想的就是先为扶苏执政排除潜在的威胁。
但是他没有预料到的是自己的遗诏会被赵高联合胡亥、李斯等人篡改,而他选定的人更是直接被赐死,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而这场变动能够成功的关键,就是李斯的妥协。如果没有他的帮助,那么赵高和胡亥也很凭借自己的力量难掩人耳目,顺利夺取帝位。
对于李斯来说,秦始皇就是他的伯乐,有了他的信任和重用,李斯才能够从一个基层小吏爬到现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可以说秦始皇和李斯就是一对君臣典范,我们很难去想象李斯会背叛秦始皇,但是事实上李斯就是辜负了他的信任。按理来说李斯并没有必要冒着灭九族的风险去参与谋反,但是秦朝的法律却迫使他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
秦国之所以能够变得如此富强,就是多次改革的结果。而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侵犯到大多数功勋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和仇视,所以历朝历代的改革者大多没有好下场。而李斯恰如当年的商鞅一般,与下一届的人之间都有着很大的恩怨。
一旦扶苏登基,必然会选择任用自己的亲信蒙恬,而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到时候李斯就会变成牺牲品。而赵高就是利用这一点,向李斯阐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再用家人加以胁迫,让李斯只能够加入到他们的阵营当中。
不只是商鞅和李斯,秦国历代改革者的命运都较悲惨,如果早就有一系列政策能够对他们加以保护,那么李斯也未必会投向胡亥的阵营,间接加速秦朝的灭亡。
四、赋税徭役沉重,百姓不堪压迫
秦始皇死后帝国内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这里面除了六国贵族旧势力,就是各地农民。而农民之所以会爆发除了前面说到的缺少始皇的震慑,最重要的就是秦二世大大提高了税收。
其实在秦始皇执政期间,并没有把百姓赶上绝路,所制定是徭役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沉重。当时秦律规定每户只需要一位青壮年服役,吃住方面都由国家一安排,农忙的时候还给他们放40天的假期回家帮忙。百姓们虽然生活压力虽然大,但是完全能够生活下去。
但是等到秦二世上台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当时他规定每年要征收700万的徭役,而当时男性总人数也不过才1000万左右,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劳动力都在给国家做苦力,这样自己家的子就过不下去了。
百姓没了活路,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面对这样昏庸无能的皇帝,推翻他的治也是早晚的事情。
五、利益分配不均,六国势力大
虽然秦始皇在一之后想到要妥安排六国旧部队,但是他却忽略了具有更大安全隐患的另一群人,那就是六国贵族和游士这样的上层知识分子。
对于基层百姓来说,天下由谁来做主其实跟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照样需要承担徭役赋税,他们追求的只是一家人吃饱穿暖,能够生存下去。但是对于各国贵族就不同了,这深切关系到他们的利益,王朝的覆灭表示自己再也过不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秦始皇推翻六国治之后并没有给他们一个好的待遇,他们自然野心勃勃,想着有朝一能够恢复昔的荣华富贵。俗话说瘦死的骆驼马大,落魄的贵族再不济也能够振臂一呼,凭借昔的名头招揽一大帮有识之士,谋划策动。
除了旧贵族,曾经游说列国策士也失去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曾经他们还可以依才华谋得一官半职,现在却只能当个普通百姓。当各地浩浩荡荡地发动起来,那些不甘平凡的游士必然会加入其中,施展自己的抱负。这群有才华有谋略的人纠结在一起,更是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结语:综上所述,曾经强大无的秦朝在短短14年就走向覆灭,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各阶层利益分配不均,无论是基层百姓还是上层士族没了盼头,必然会选择推翻这样的治,所以说秦朝走向灭亡是必然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