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是谁?

  羊舌鲋出生于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家庭,祖父、父亲都是晋国大夫,他与兄弟共四人身居要职,当时被称做“羊舌四族”,二哥羊舌肸字叔向,更是活跃于晋国政坛上的一位煊赫人物,留名青史。同哥哥一样,羊舌鲋在历史上也大名鼎鼎,不过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政绩,而是“有幸”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相,一起看看吧!

  公元前529年,晋国为了显示自己的老大地位,决定召开盟会,召集各个诸侯国到平丘(今河南封丘)开会。出身显赫家族的羊舌鲋被以重任——担任掌握军权的司马,带队30余万人向东方的邹国之南进行军事演习,显示国威。

  要说这羊舌鲋生长在贵族家庭,那个年代就算谈不上锦衣玉食,想必也不差钱,可他偏是贪婪至极千方百计敛财。就在队伍行进途中,路过卫国时,羊舌鲋命部队驻扎下来,示意卫国“上贡”。哪知卫国“不开眼”,没搭理他,这下可惹毛了羊舌鲋。他以割喂马为借口,纵容手下兵士四处砍伐,扰百姓,到处飞狗跳不得安宁。

  不知道晋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卫国又不敢开罪,只得派人带着美味和绸缎去晋国打探口气。

image.png

  使者到了晋国,谒见的正是羊舌鲋的哥哥叔向。使者一面呈上礼物,一面小心赔不是:“我们卫国只是小国,一直小心侍奉晋国并不敢有二心,这次贵国人马途经我地扰不断,是因为......?”

  叔向知道一定是弟弟的病犯了,便象征性地收下美味,给使者支招:“部队的一把手是贪财出了名的,你回去把这绸缎以你们国君的名义送给他,就会没事了。”使者回去后照办,果然见羊舌鲋手抚绸缎喜形于色,当面吩咐手下停止“割”。

  羊舌鲋贪财到如此地步,让人咋舌。不过除了贪财外,还有一个共性——就是贪色,羊舌鲋自然也不例外。

  勒索卫国一年后,羊舌鲋官运享通跨界当上理官,掌管刑狱诉讼大权。新官上任,就遇上一件棘手的案子。在晋国颇有地位的邢侯和雍子,因田产划分边界而起争执,各不相让闹到官府,这个案子已经诉讼多年,但双方各执一词,一直没得到解决。

  案件的一方雍子是个quot;机灵人quot;,一听说羊舌鲋接管案子,立即有了主意。晋国人谁不知道羊舌鲋贪心?只要给他好处就不愁赢不了。雍子当下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羊舌鲋。得到年轻娇艳的美人,羊舌鲋心花怒放乐不可支,哪管什么公平审理,强行把田产的界线一偏再偏,偏到邢侯的地界深处,划出很多地盘归了雍子。

image.png

  到正式宣判那天,羊舌鲋假模假样宣读判决结果。对其中猫腻心知肚明的邢侯窝了一肚子火,明知吃亏却申诉无门,于是怒发冲冠,直接拔剑了羊舌鲋和雍子。

  堂堂理官被,这事迅速成了晋国的今头条,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羊舌鲋是叔向的弟弟,上头问他对这事的看法,叔向倒也磊落不护短:“羊舌鲋知法犯法,死有余辜;雍子贿赂官员,难逃死罪;邢侯故意,也应处罚。三人皆当死罪,就施生戮死吧!”也就是说,邢侯施以死刑,已死的羊舌鲋与雍子暴于市。

  羊舌鲋身为国家重要官员,不能克己私欲,置法令于不顾,贪财贪色,知法犯法,孔子口诛其“贿也、诈也、贪也”,集三恶于一身,死有余辜。在夏朝律典中,“墨”是罪刑之一,为贪以败官,羊舌鲋为这个罪名作出了最恰当的注解,即被定罪为“墨”,记录在册,“贪墨”一词由此而来。

  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羊舌鲋为中华词库贡献出了“贪墨”一词,警钟长鸣警示后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