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灭南唐前,他做了什么准备?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匡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制定先南后北的一步骤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一步伐。尽管当时江南的国力已经衰落,但毕竟南唐是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对于南唐,赵匡胤一直在做准备。赵匡胤的目标很清楚:灭南唐。
虽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土地辽阔、军费充足、兵员以数万计。虽然赵匡胤有了充足的资本灭南唐,但是做事对一个人来说,最清楚的不应该是自己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还要知道自己怕什么、缺什么。
赵匡胤怕什么几乎是众人皆知的事。他最怕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利从手中流失。所以他无论做什么大事之前都要先“三思而后行”。南唐有一个让赵匡胤害怕的对手:林仁肇。这个人一有威名,二有实战经验,三是智勇双全,更重要的是,在南唐中,他的影响力高过江南国主李煜。所以赵匡胤不得不考虑南唐中这个大敌。
另外他还担心一点,被南北夹击。所以在出兵之前,解决后方压力(契丹)对赵匡胤来说是刻不容缓。虽然赵匡胤之后挑拨离间,使李煜死林仁肇,与契丹通婚解决了后方矛盾,但这都是后话了。
赵匡胤更清楚自己缺什么。
第一是缺水军。大宋中原而立,陆军、骑兵是大宋兵种中的强者;南唐地处长江以南,丘陵纵横,河湖网织,拥有强大的水军。而他欲发兵南唐,水上作战是不可避免的。而他最缺少的,就是一支足以对抗“江南水军”的“水上部队”。
为了尽快打造一支水上雄狮,宋太祖“幸造船务观习水战,”而且连着两次,一次是“建隆二年”一次是“建隆三年”,可见赵匡胤心之迫切。
第二是缺一张地图,一张南唐的地图。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匡胤急需弄清楚江南的山川地形、城池分布、人口聚散的地图,这事自然不用宋太祖太过于心,因为他曾令翰林学生卢多逊留南唐,绘制南唐地图。
第三是缺一座大桥。赵匡胤的军队从中原出发,需要渡过滔滔长江,才能攻克南唐都城金陵。要大宋的陆军主力顺利渡过长江,必须要有“长江大桥。”这座大桥也不用宋太祖太过于心,有人献给他了。
此人是樊若水,江南人。他之所以投奔赵匡胤,简单来说,他在南唐抑郁不得志。自古,当士人不得志时,谁有橄榄枝,他们就会飞到哪里去。赵匡胤就抛来了橄榄枝,“长江大桥”。而樊若水为了投赵匡胤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第四是最重要的,他缺少攻伐南唐的理由。虽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有总好过没有,再说找一个合适的名义也并非难事。史书有载:“上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出师之名。”意思是说赵匡胤派各路将军出发了,但还没有找到征伐的名义。
那么宋太祖是如为什么合适的名义攻伐南唐呢?
974年,大宋派遣使臣出使江南,使臣问江南国主李煜:“朝廷如今有柴燎祭天的大礼,国主何不前来助祭?”“国主唯唯不答”,李煜支支吾吾不作答,这就送给了赵匡胤一个出兵的借口“拒朝”。
到此为止,赵匡胤有两怕,四缺。但宋太祖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将“两怕四缺”全部处理,并且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