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曹丕的印象为什么大多是不好的?难道是因为曹植吗?

  世人对曹丕的印象大都是不好的,曹植的一首《七步诗》,让他背负了几千年的骂名。另一个让他臭名远扬的根源,是一部《世说新语》的小说。人们对曹丕最初的印象,主要根源就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部小说。

  《世说新语》中的曹丕就是个卑鄙、无能、残的小人。那么刘义庆是何人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义庆,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南朝宋文学家,也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人。曹丕篡汉建魏,说白了夺的是刘家的江山,虽说两人跨距多个朝代,时间跨度二百余年,但对于精通文史的刘义庆来说,对汉献帝禅位曹丕耿耿于怀。

image.png

  虽说《世说新语》写的都是历史上存在的人事,但毕竟是一部小说,不是史料,不足为信,就像《三国演义》里很多剧情都与史实大相径庭。

  《世说新语》,说曹丕用枣害死了弟弟曹彰也是无稽之谈,《三国志》《魏氏春秋》《资治通鉴》都记载是曹彰暴病而亡,若说《三国志》替曹丕篡改历史可以理解,可《魏氏春秋》、《资治通鉴》考证的是不会做假的。

  很多人都认为,在争夺世子之位时,曹丕用了很多不光彩的手段。其实,双方都有智囊团,的是智慧。再说,曹那么睿智老道的家,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特别是自己的,人们一向都是同情弱者。

  如果是曹植做了皇帝,也许评价就该反过来了。实际上,认去了解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曹植除了文学的造诣好一些,其它方面是没法和曹丕相提并论的,甚至说,曹丕的文学也不曹植弱。

  有史料记载,曹植的醉酒是曹丕借饯行之名故意所为。要知道曹植也是个成年人,应该知道自己担负的使命有多重要,怎还能有心思喝醉酒,自己做事不慎就怪不得人了。

  和曹植起来,曹丕稳重谨慎的多,很少犯错。曹丕十岁就随父上战场,很清楚战场的残酷,宛城之战中亲身经历了兄长战死,以他的聪明,自然能够明白,战败的原因是曹的大意造成的。他也懂得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否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image.png

  在曹面前,曹丕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亲的重视。而曹喜欢曹冲是显而易见的,在曹冲夭折后,曹又表现出了对曹植的欣赏,这无疑会给曹丕带来压力。

  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让他时时存有危机感,这倒让曹丕养成了谨慎稳重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会三思而后行。

  但曹植却不同,曹植文人狂的特性很明显。这种特征,不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中体现出来,还表现在他对法度的无视。夜闯司马门,惹怒了曹。正是因为这件事,曹植失去了争夺世子的机会,还害死了公车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难道还有怪人的阴谋。

  曹丕的谨慎稳重和曹植的不羁,哪个更适合担当重任,曹自然是明辨是非,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曹怎会相信他能治理好国家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