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被困三个月后活活饿死 其中为什么无人所救

  对赵武灵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王者至尊的死法不一而足,有的(商纣王),有自缢的(崇祯),还有自刎的(霸王项羽),这些治者生前风光,赴死也要保持着荣耀。然而,春秋战国时期,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却是被兵困沙丘,历经三月活活饿死的。这位曾经大力推进quot;胡服骑射quot;改革促使赵国国力迅速提升的赵王,在最后的子里,吃光了沙丘行宫里的一切,幼鸟、树皮,最终才弹尽粮绝,绝望而死。

  作为赵国的兴起之君,他先后灭掉东胡、林胡,又修筑了赵长城,可谓雄才大略,同时他并不是末代君主,其子赵惠文王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赞赏有加,那么他为什么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无人施救?

image.png

  赵武灵王墓

  一、赵惠文王为什么不救?

  惠文王赵何作为武灵王的次子,深受父亲的喜欢,赵雍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强行将他送上王位,可以说恩重如山,他为什么能够坐视父亲活活饿死而不施救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image.png

  惠文王影视剧形象

  一是法理和情理上不允许

  沙丘之变的起因是公子赵章利用武灵王符印骗已经是赵王的赵何入彀,伺机害,丞相肥义有所警觉慨然代王赴死。出于对贤臣肥义的哀痛和被背叛的愤怒,惠文王下令死赵章,赵章事败身武灵王赵雍的沙丘行宫,武灵王匿了他,将军李兑和公子成带军搜查并处死赵章。这个阶段,赵何的内心应该是有着被的冲火,对父亲包庇凶犯的失望,也许还有对父亲的一些怀疑、猜忌,毕竟赵章持着赵雍的符印行骗,说赵雍不知情恐怕惠文王赵何很难说服自己。

  二是父子权力之争

  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99年,年仅41岁的赵王雍宣布禅位公子何,也就是后来的惠文王,而他自封quot;主父quot;,主管赵事行动,新任赵王何则主管赵国,开启了赵国quot;天有二quot;的国家格局。历经三年,赵王何在丞相肥义的辅佐下,迅速的形成了庞大的集团。quot;主父quot;赵雍是一位极具军事抱负的雄主,从他灭东胡、林胡,又在巅峰时期禅位公子何,自己专心图谋军事就可以看出来。随着赵王何的实力增长,两种政见的冲突也引发了权力的争夺,这也是前文中笔者说赵王何对赵雍产生怀疑、猜忌的理由。而这个时候,公子成、将军李兑又愿意为主背锅,承担千古骂名,赵何采取默认的态度,置之不理也就顺理成章了。

image.png

  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quot;重利轻礼quot;的价值观念不同

  我们站在今天来看惠文王做出的决策,也许会觉得惠文王冷血,毕竟武灵王赵雍是他的亲生父亲。这种置自己的父亲于危险而不顾的行为,是有违quot;忠孝quot;之道的,更是不利于国家价值体系构建,甚至是会危及国家治的。但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被至圣先师孔子批评为礼崩乐坏的时代不是没有道理的,孔子游历诸国大力倡导quot;复礼quot;,其实就是对伦理道德体系的重塑。

  当时的治者处于逐鹿中原的战争状态,对于国力增强的重视度远超于伦理道德,凡是危及国家的都被治者毫不手软的清除,像后来的始皇帝嬴政就亲自下令死了自己的弟弟,囚禁了母亲赵姬,因此,在当时,没有人会以quot;不孝quot;的名义去指摘赵何,他也大可不必因为quot;孝道quot;的压力而去救赎赵雍,这位自己的父亲,另一位赵国的太阳。

  二、宗室贵族为什么不救?

  赵武灵王在历史上的美名在于他推动了赵国早期的军事改革quot;胡服骑射quot;,只能说成也quot;胡服quot;败也quot;胡服quot;。

  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是基于利益资源的再分配,是对阶层的再调整,改革的结果必然是有人受益而有人受损。

  那么quot;胡服骑射quot;这场波及赵国全境的军事改革是谁受益,谁受损呢?答案是,包含胡人在内的寒门受益,以公子成为首的宗室贵族权力受到了较大的损失。根据历史记载,改革之初,公子成为首的宗室贵族就曾以quot;易古之道,逆人之心quot;为由拒绝,赵王雍在得到肥义、楼缓等人的支持下,勉强说服公子成,改革才得以实施。

image.png

  胡服骑射

  随着改革的进行,赵国的军事权力被新一轮洗牌,赵王雍紧紧的握住了军事领导权,并从骑兵改革波及到步兵改革,大量的胡人被启用,宗室贵族子弟被裁撤,赵国贵族的军事实力一落千丈。赵王雍的一系列组合拳直接打懵了赵国贵族,然而为时已晚,在赵雍握有军队大权的情况下,赵国的宗室贵族只能含恨吞下苦果。所以当公子成和将军李兑兵围沙丘行宫,宗室贵族不但没有派人援救,反而提出了为主分忧的观点,直接下令宫人quot;後出者夷quot;,又堵住了quot;主父quot;赵雍的另一条活路。

  三、朝廷大臣为什么不救?

  秦王嬴政也死自己的两个弟弟,在咸阳宫幽禁了自己的母亲赵姬,这种情况和武灵王赵雍还是有一丝相似之处。前者活,后者死,一生一死之间总归是少了点东西。秦王幽禁母亲遭到了秦国众多大臣的反对,著名历史事件茅焦谏秦王之前,因为上谏而死的已经有二十七人,而茅焦就是上谏的第二十八人,所幸他成功了。但翻阅历史,基本很难找到赵国大臣在沙丘之变事件上对惠文王的谏言。是赵国没有贤臣吗?惠文王时期的赵国的名臣有蔺相如、廉颇、乐毅等等,很难说惠文王任用的臣子没有担当作为,那么这些人才为什么也没有去挽救quot;主父quot;赵雍。

image.png

  赵武灵王及惠文王生母影视形象

  其实,透过历史看赵雍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相当有创新思维,他的军事智慧高超,但智慧显然是值得商榷的。他不仅会和宗室贵族顶牛,同样会和朝中大臣顶牛。跳脱的思维导致他和朝中大臣闹矛盾经常意见相左。

  就沙丘之变事件来说,大臣们谏他不要废嫡立幼被他顶回去,不要中年退位他顶了,退了就退了还非要挂个quot;主父quot;的名头,当个quot;太上皇quot;还想捏着兵权,捏着兵权还想给两个平分赵国,简直就是寿星老吃砒霜,赶着送死。

  与赵雍不同,惠文王赵何一生都非常于团结大臣,他能在短短三年赢得赵国大臣的拥戴,形成新的集团可见能力也是非同凡响。而quot;主父quot;只是quot;主父quot;,赵王却是赵何,自然也没有人冒着得罪赵王甚至有可能引发赵国后乱的情况下去救一个过气了的赵王,还是一个特立行的赵王。

  综上,虽然武灵王赵雍作为quot;胡服骑射quot;的改革者,平定诸胡,军事才华震铄古今,却也挡不住其不作不死的花手。他一顿眼花缭乱的作之后,除了打破陈规,创造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举措,留下的更多的是父子离心,君臣失和,宗亲背弃,最后只能一个人在沙丘行宫活活饿死,徒留千古笑柄。

image.png

  沙丘遗址

  参考文献:

  《史记·赵世家》

  《东周列国志》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