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ldquo;唇亡齿寒rdquo;的道理,联蒙灭金最后被蒙所灭!

  洗雪“靖康之耻”,却又召来之患,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宋徽宗、钦宗二帝被掳,无数黎民百姓遭难,北宋灭亡。南宋政权建立后,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眘、宋宁宗赵扩都曾誓师北伐,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一批抗金名将鏖战疆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南宋军民收复故土的愿望始终未变!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北伐都没有成功,而且战争过后签订的和约往往更屈辱。这种局面延续到宋理宗赵昀时,终于有了改变。

image.png

  南宋军队北伐

  宋理宗赵昀是南宋第五位皇帝,他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因为传承久远,家道已是民间普通百姓之家。因为上一任皇帝宋宁宗没有子嗣继位,赵昀才被权臣史弥远从民间找出来,拥立为帝。从一介民到九五之尊,赵昀深深感谢杨皇后和史弥远,自然也要乖乖听话。他当皇帝的前十年,基本是个傀儡,对朝廷政务完全不过问,都由杨皇后和史弥远决断,直到两人死后,赵昀才正开始执政。

  执政初期,赵昀还是有些抱负的,他贬斥史弥远,任用贤臣,肃清吏治,整顿财政,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史称“端平更化”,对稳定政局和发展经济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未解决深层次矛盾。此时,天下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崛起,金国、西夏都渐衰败,如何妥处理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成为赵昀和手下大臣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他们争论的焦点。

  有些人极端仇视金国,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也有部分人相对理性,说当年宋金建立“海上之盟”联手灭辽,最后大宋反被金人所害,所以不能再干这种“唇亡齿寒”的事,应该以金国为屏障,形成三国间的均势。赵昀在两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就这样拖了几年。但是蒙古人太强大了,金军无力抵抗,败局已定。在这种情况下,赵昀不顾金国人的请求劝说,毅然“落井下石”,实施了联蒙灭金的策略。

  南宋和蒙古达成协议,南宋军队北上伐金,蒙古则答应灭金以后,将河南(黄河以南)之地归还给宋朝,但双方并没有签署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这就留下了巨大的后患。1234年正月,在蒙宋联军进攻下,金军溃败,金哀宗自缢身亡,体被蒙宋各分一半,末帝完颜承麟被乱兵所,金国灭亡。同年三月,赵昀派人前往河南拜谒北宋皇陵,并进行了修缮。不久,又将金哀宗的遗骨奉祀于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帝的在天之灵。至此,“靖康之耻”在某种形式上得到了洗刷。

  但赵昀和南宋军民没有高兴太久,“唇亡齿寒”的事不久就发生了。金国灭亡以后,蒙军北撤,河南之地空虚,按照宋金“灭金之后河南之地归宋”的口头约定,赵昀正式下诏出兵河南,相继收复南京归德府、开封等地,但进军到洛阳时,却遭到了蒙古军队的伏击,损失惨重,狼狈回撤。留守东京
和地区的宋军也跟着全线败退,赵昀恢复故土的愿望落空。蒙古军队显然是耍了无赖,不承认有“归还河南之地”的约定(没有书面协议),对外宣称是南宋军队主动挑衅,蒙军才进行反击的。

image.png

  蒙宋军队交战

  这次事件历史上称为“端平入洛”,因为蒙古军的突然发难,南宋损失了数万精兵和大量物资,国力受到严重削弱。更严重的是,这件事让蒙古找到了进攻南宋的借口,宋蒙战争自此全面爆发,南宋政权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