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铁面无私,为什么欧阳修却对他不满呢?

  众所周知,宋仁宗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文有包拯、武有狄青,更有“背诵并默写全文”天团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等,“唐宋八大家”宋仁宗时期就占了六个。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这庞大“天团”中的两位,欧阳修与包拯。说起包拯,或许你会想到《三侠五义》中断案如神的“包青天”,说起欧阳修,或许你会想起曾经令你背到头疼的《醉翁亭记》,而他们两者组合在一起,你又会想起什么呢?

  不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想两人都是宋仁宗时期的名臣,应该彼此间相处得很好才对。事实上,欧阳修曾经的确举荐过包拯。公元1055年(至和二年),包拯因担保官员失误获罪,被贬为官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第二年,欧阳修就向宋仁宗举荐了包拯,还赞扬其:“清节美行,著自贫,谠言正论,闻于朝廷,自列侍从,良多辅益。”于是包拯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继而任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

  而了解历史的朋友就知道,其实二人之间后来是有矛盾的。准确来说,是欧阳修对包拯有意见,他不仅阻止其升官,还骂包拯是小人。这件事是这样的。

image.png

  公元1059年,当时包拯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主管监察部门。由于三司使一职空缺,宋仁宗就有意提拔包拯担任,可是欧阳修却极力阻止,还说:“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

  这里面有个典故,就是“蹊田夺牛”,意思是种田的人,因为人的牛践踏了自己的田,所以将人的牛占为己有。欧阳修说的那句话,大意就是骂包拯是蹊田夺牛的小人,因为之前的三司使就是被包拯治罪的。他的人已经遭受了处罚,现在他又贪图人的职位,实在太过分了。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就会想不通了,明明之前欧阳修还举荐过包拯,两人关系应该很好才对。而且欧阳修与包拯同朝为官,又都是忠臣,接着一起青史留名,两人之间为何会有矛盾呢?

image.png

  原来,就在宋仁宗想让包拯担任三司使之前,包拯刚刚了两个人,就是张方平和宋祁,这两个人就是之前的三司使。张方平在职期间买土豪的财产,被包拯,接着朝廷下令让宋祁接任三司使一职。

  然而包拯说,宋祁的哥哥宋庠任宰相,所以他不便出任三司使,因此宋祁没能上任。不过之后宋仁宗加封宋祁为龙图阁大学士,知郑州。之后宋仁宗便让包拯接任三司使,就出现了欧阳修阻止的场面。

  欧阳修之所以对包拯不满,是因为张方平和宋祁,是他的至交好友。两位好友接连遭到包拯,从而失去三司使一职,这就让欧阳修对包拯产生了误会,什么误会呢?

  笔者先来解释一下,“三司使”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其实说白了,三司使就是宋朝最高的财政长官,掌管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号称“计相”。也就是说,这是个肥缺。

  欧阳修认为,包拯了他的两位好友,导致他们被罢官,这已经是很严重的惩罚了。而他自己却觊觎这个肥缺,这实在太过分了。当然包拯也是有脾气的人,听到欧阳修这样说他,他干脆待在家里不去上任。

  宋仁宗劝了他很久,直到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包拯才正式担任三司使一职。不过一年之后,包拯就病逝了,享年六十四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