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果断的乾隆,为什么会对意图谋反的弘皙多次宽宥?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君权高度集中的清王朝,皇帝的地位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很少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放肆。但在乾隆朝,就有这样一位狠人,不但敢在乾隆面前不恭敬,私底下甚至准备发动夺取皇位,不仅如此,在意图暴露被看押时仍然无所畏惧调查。

  而更为夸张的是:伐果断的乾隆皇帝并没有处死这位狠人和他的同们,反而还多次宽宥。皇权受到挑战还能如此冷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image.png

  有恃无恐的前东宫世子

  俗话说得好的好,没底气说话都发虚。这位狠人敢在皇帝面前造次,肯定是有底气的。他的底气来源于他的身份,他的父亲是康熙的废太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雍正的得位是有争议的,所以这位废太子就成了雍正的拉拢对象,这位狠人弘皙就因此被封为了亲王。如此尊贵的身份,自然会引来一大堆的宗室的追捧,其中最有力的一位就是身为乾隆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庄亲王胤禄。有了这位地位崇高的庄亲王加一大帮宗室的支持,这使得弘皙有恃无恐,他干了件什么事情呢?

  这位前东宫世子竟然仿造了一套内务府,准备接收皇位了!(然尚未如弘皙之擅敢仿照国制,设立会计,掌仪等司……《东华录》)就算是地位再崇高的人,胆敢觊觎皇位皇帝都不会放过他,这个道理弘皙们不会不懂,但是他们还是敢在天子脚下明目张胆地这么干,而且事情暴露被抓之后依然无所畏惧。(今事迹败露,在宗人府听审,仍复不知畏惧,抗不实供《东华录》)按理说,弘皙们地位尊贵,特别是庄亲王深受雍正父子的宠爱,犯不着去做谋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而且在事情败露后没道理还态度如此跋扈。这种反逻辑的行为只能说明事情另有隐情:弘皙们不认为夺取乾隆的皇位是,乾隆的继位有猫腻!

  乾隆继位时疑点重重

  有的网友们可能会反驳笔者,乾隆皇帝深受康熙喜欢,又被雍正封为“宝”亲王,还多次代表雍正前往祭祀,更为明显的是,雍正还亲自给他的起名叫永琏。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乾隆就是雍正心仪的继位人选,乾隆的继位怎么会产生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乾隆从继位一直到乾隆四年弘皙意图“”时候的事情,就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猫腻,乾隆继位有疑点并非无稽之谈。

image.png

  疑点一鄂尔泰辅政之谜

  我们知道,雍正皇帝是暴毙身亡,从发病到去世的时间前后不到三天。临死前留下遗诏传位给乾隆,并且指定了庄亲王、宝亲王、张廷玉、鄂尔泰四位为辅政大臣。乍一看没啥毛病,仔细研究却能发现不少端倪。首先是四位辅政大臣的任命,遗诏中并没有提到辅政大臣的事情,而是由乾隆之口宣布的。(上恭听毕。感恸号呼良久。寻谕、皇考遗命。著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朕思鄂尔泰、系因病解任调理。今既辅政。著复任。《清实录》)

  此时雍正已死,宣布乾隆继位的诏书已经是遗诏,何来寻谕一说?而且鄂尔泰在当时已经:“引咎请罢斥”,如果雍正要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为何不亲自给他复官,还要等到乾隆继位后下旨?而值得玩味的是,《清实录》与《东华录》对于此时四位辅政大臣的记载略有差入,《东华录》记载的是四位大臣与几位大臣一起被雍正召进宫,但《
清实录》却记载一开始召进宫的并没有鄂尔泰,鄂尔泰是雍正去世后由乾隆召进宫的。(世宗疾大渐。宣召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等、入寝宫。《清实录》)

image.png

  同为四大辅臣,如果鄂尔泰在此时被召入进宫,没道理会略去他的名字。要知道在鄂尔泰传中鄂尔泰甚至是宣旨的关键人物。(鄂尔泰与……同被顾命,鄂尔泰与廷玉,捧御笔密诏,命高宗为皇太子,俄皇太子传旨,命鄂尔泰等为辅政)此处记载又明显有了矛盾,既然有两位亲王在,何必让鄂、张二人宣旨?而且遗诏的内容是让乾隆直接继位,怎么这里又变成了立为皇太子?

  结合前面两本史书的记载,可以猜想,辅政大臣其实是由乾隆任命或者是各方势力达成平衡的产物,其中鄂尔泰明显是由乾隆提拔的,联想到清人笔记中鄂尔泰“留禁中,七不出,处分大事”的说法,鄂尔泰很可能在乾隆的继位中出了大力,因而被重新重用。而得位正当的乾隆又需要鄂尔泰出什么力呢?这其实是一个疑点。

  疑点二:遗诏与现实有出入

  细看雍正遗诏内容,其实很容易发现其中有猫腻。例如让乾隆继位皇帝那句:今既遭大事,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一句很明显不是雍正的语气。既是已经,过后的意思,遭遇的大事是什么呢?自然是雍正去世,如果遗诏出于雍正之手,怎么会以这样的语气来交代后事呢,活着的人怎么说的自己死了呢?这是与现实出入的疑点之一;还有一个出入的点则是遗诏中提到雍正在雍正元年就已经写了立乾隆为太子的谕旨,这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雍正毫无疑问有传位于乾隆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未必是在雍正元年就产生了的,因为除了乾隆以外,还有一位和亲王其实深受雍正喜欢。按照清朝惯例,皇子成年后要搬出宫分府自立,但和亲王一直住在宫中直到乾隆继位才搬出去。(又谕、和亲王向在宫内居住。今梓宫奉移之后。和亲王福晋、可择暂移撷芳殿。俟和亲王府第定议时。再行移居。)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雍正对这位和亲王弘昼其实是宠爱有加,弘昼绝不会在一开始就失去了争夺皇位的希望,不然雍正没道理违反惯例让他待在宫中。

  笔者的看法是乾隆确实是作为储君来培养的,但是在雍正元年时乾隆才十二岁,雍正应该不会这么早就决定了继位的最终人选,正确定很可能是在乾隆嫡子永琏出生后。

image.png

  雍正暴毙与永琏去世引起的皇位之争

  说完了乾隆继位的疑点再回到弘皙一案,乾隆皇帝对待这帮子意图改天换地的人采取了异常宽容的态度,内务府给出的处理意见是绞,但是却被乾隆否决了,要求从宽处置。所以主犯弘皙只是被圈禁和被剥夺亲王爵位,连王爵都没有丢。

  意图谋反却安然无恙,只能说明在乾隆眼中弘皙的行为不能算是谋反,再结合弘皙的前东宫世子的特殊地位,很有可能就是雍正当年得位问题与暴毙引起了皇位归属之争,大到底是由前太子一脉还是雍正一脉继承在宗室之间引起了争论。很可能在雍正去世时,双方达成了妥协,由乾隆上位,毕竟永琏可以说是雍正亲自指定的继承大的人。

  但随着乾隆三年永琏的去世,导致这一争论重启,所以弘皙才敢如此有恃无恐,庄亲王才会以重臣身份为弘皙站台,乾隆也才会对这帮人如此宽容。(主犯中的宗亲们一个没,大部分还继续担任职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