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鬼市到底是怎么样的 主要买些什么东西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时候鬼市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你有听说过鬼市吗?也许你会问,这又是什么鬼?像红衣男孩,猫脸太太一样的都市传说吗?

  不不不,这个“鬼”可以说是假鬼,重点要放在这个“市”上。从古至今,鬼市都是每个城市神秘的存在,在今天很多热播的电视剧和电影中,都有“鬼市”的存在,这种鬼市甚至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

image.png

  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提及到一个神秘的地方——“鬼市”。那里深地底,神魔混杂,牛鬼蛇神们做着黑市买卖。一切世间解决不了的事情,在鬼市都能办到。

  据说,慈禧太后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恰逢国难当头,但她非要让小们给她准备一件狐皮大衣,眼看慈禧过寿的时间临近,小因无路可寻愁得要死,只好拜佛烧香,隐隐中听到示意他去潘家园鬼市。

  小来到潘家园后,果然买到了一件非常好的狐皮大衣,交易完成后,卖家忽然一溜烟不见了,小一摸,这狐皮大衣居然还是热的,他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狐仙脱下皮救了他的小命。

image.png

  故事当然是故事,全当《倩女幽魂》一类读读罢了,重点还是那句话,不在“鬼”身上,在那个“市”身上。

  历史上的鬼市

  所谓的鬼市其实就是一种特殊早市(也叫晓市),鬼市的开业时间一般是“半夜而合,鸣而散”,也就是说于凌晨两三点开始,持续到四五点结束,专在半夜开办。

  由于时间点很像传说中鬼出没的时间,鬼味森然,所以被人们冠上了这么个奇异的名称。

  而鬼市的雏形出现在唐朝,唐朝最初实行“宵禁”制度,很多史料都对此有记载

image.png

  唐朝中后期,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商业兴起等原因,人们的需求不满足于白的集市,开始了鬼市交易,唐代的鬼市是之后夜市的雏形,也为之后的鬼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到了宋朝,鬼市也就热闹了起来,宋朝时期我国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夜市的发展逐渐合法,也率先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不再宵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逛夜市。

  那么鬼市上主要卖什么东西呢?这说起来种类可就多了去了,所售卖的物品包括吃穿用品、金银珠宝、字画药材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

image.png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除了有固定的时间外(一般是从五更开始交易,五更相当于现在的三点到五点),鬼市还有固定的场所,就如说开封府潘楼东面的十字街的鬼市就主要是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的女,而开封府东角楼卖的则是古董啦、金银等等贵重物品。

  而到了元明清,虽说封建王权到达了巅峰,可商人依旧存在,那么鬼市自然也就像跟屁虫一样,敢都赶不走了,直到今天,鬼市依旧存在。

  现代的鬼市

  北京曾经有几个非常有名的鬼市,其中一个是东晓市。清乾隆年间久居北京的吴长元所着《宸垣识略》记载:“东晓市在半壁街南,隙地十余亩,每寅卯二时,货旧物者交易於此,惟估衣最多。”据传闻,溥仪的七叔载涛落魄时,曾经在这儿摆摊儿卖“破烂”。

image.png

  有一天,载涛在无意之中错将一只珍贵的明代瓷器当作一个普通的旧瓷器卖掉了。买主没想到花了一点点钱居然捡了个宜,不禁心花怒放,由此就盯上了载涛的小地摊,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上一看。

  于是乎,涛贝勒鬼市摆地摊的消息就传开了,搞得满城风雨。这样一来,载涛不仅赔了一件宝贝,这再去鬼市做买卖的念想也断了。

  而说到北京鬼市,就不得不提到“簋街”了。

  如今簋街已经成为了知名的餐饮文化中心。簋街,原名就是“鬼街”,是早年间后半夜开市的集贸中心。后来因发展原因变成餐饮一条街,故而找到同音不同字的“簋”,簋是古时候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因而就成了“簋街”。

image.png

  如今北京最有名的鬼市要数东五环的大柳树市场,这里极大地保留了鬼市文化,而且这个鬼市很有特点:仅出现在每周三凌晨。有很多外地摊贩夜晚来到这里卖货,从古时候陶瓷到80年代收音机、BB机到各种奇怪玩偶不等,你甚至还能买到不知何人的小学奖状。

  若来北京探秘,大可来这个鬼市瞅瞅,说不定能寻到什么奇珍异宝。

  鬼市还是“假”市?

  见了上述,你或许有了一探鬼市的念头,不过也别把鬼市想得多好,其实之所以被取名为鬼市,也是因为这里卖的东西多半也不是啥好玩意,这是啥意思呢?

  “鬼市”的“鬼”字,也有另一层含义,即“假”。

image.png

  《幼学琼林》中记载,北宋初年东京有个何家楼,造假水平很高。时间长了,人们竟然只知假货不知货,把假货当货了。

  周密《武林旧事·游手》对“白贼”一家还的手段做过精细的描述:在鬼市买的物品很可能转眼间就变了样子,宛如幻术,如纸做的衣服、铅铜做的金银等等。

  据说有人在鬼市淘到了奇珍异宝,结果等早上回到家发现只不过是两块石头。

  不单单是宝物造假,就连猪肉,鬼市也没有放过。

image.png

  历史中记载北宋的秀才们每年都要去祭祀孔夫子,通常他们都会合伙买一大块猪肉作为祭品,但是有时候天气炎热上午送过去下午这猪肉就臭了,所以最后没有臭掉的猪肉大家伙一起分了,而臭掉的猪肉则低价再卖给肉贩。

  肉贩子多精明啊,他把这臭肉拿回家泡在血水里,结果臭味没有了而且颜色还很鲜亮,这肉贩子再把这肉高价卖给老百姓,晚上百姓们很难区分就上了当。

  南宋时,临安府有一位专门赶鬼市的孙三,他出门前都嘱咐妻子看管好自己养的猫,不让它外出,引起了周围邻居们的好奇。

image.png

  一天,孙三家里的猫突然跑出家门,邻居们发现这只猫周身深红,非同一般,都赞叹不已。孙三散市归来,知道猫被邻居看见了,大怒,将妻子痛打一顿。

  此事后来传了出去,被宫中的一位得知了,派人高价收买这只罕见而又珍贵的“深红猫”。孙三却坚持不卖,后来一再加价,最终以300贯钱的成交。

  得猫后欢喜不已,打算之后,进献给皇帝。半月之后,却发现,此猫全身的颜色都开始变淡、褪色,后来居然变成了白猫。

image.png

  大呼上当,就派人去找孙三,但孙三早已经搬家了。

  原来,这猫是孙三用红色染料专门染色而成,他故意炒作,让这只“奇猫”名声远播,最终引人来。这是混迹于鬼市的孙三精通骗术的一个杰作。

  晚清《诡秘奇闻录》曾记载过一个故事:一个考生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清晨进入鬼市,看到了一件崭新的羊皮袍子,却只卖四两银子,这无疑是个宜。他立刻买下,回到客栈,向人炫耀,很是得意。

image.png

  这时候却有人说:“别高兴的太早,鬼市上的骗术变幻莫测,你怎么就知道这不是冒牌货呢?”考生把袍子放到桌上,仔细查验才发现其中的端倪。这件袍子是用牛皮纸做的底子,把羊毛粘到了纸上面。考生气愤难平,要用骗术去骗人。

  第二天清晨,他进入鬼市,将昨买的假袍子以六两银子的转售了出去。归来后,他向同辈炫耀,自己不光挽回了损失还赚了二两。又有人说:“别高兴的太早了,鬼市上的骗术多如牛毛,你怎么知道你卖得的银子不是假的呢?”这位考生说:“还有这种事情?”把银子拿到银铺,银匠一检查,里面都是铅锭。

image.png

  可不管是“鬼市”还是“假市”,规矩总是要讲的。行内说去“鬼市”,不能说去,也不能说上,更不能说逛,得说“趟鬼市”。“趟”,就好像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自己知道,毕竟这儿卖什么的都有,假难辨,全凭经验判断。

  在“鬼市”买货不问出处,看好以后再讨价还价,一手钱一手货,两清之后再无纠缠,打不打眼,那是你自己的本事。

  “鬼市”交易中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行规:买卖双方谈之时,第三者不得插足。

image.png

  当你看上一件东西时,人正在看它,这时便不能问价,也不能抢过来看,必需等人放下并且确定不要了才能询问。强行争购者,轻则遭骂,重则挨打,甚至招致。

  在如今,仍有很多鬼市存在,不像从前那么玄乎其玄,但仍旧是很多老玩家探秘寻宝的好地方,不过得擦亮眼睛,毕竟大晚上的,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若买了A货,也就是假货,谁知对方还摆不摆摊儿?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