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明贡生到成长为从一品封疆大吏,于成龙怎么做到的?
说到于成龙,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1644年清军入关后,阿济格、吴三桂、多铎等率军乘胜追击农民军,不久多铎又攻占南京,灭掉了弘光政权,占领江南。至顺治七年(1650年),除了云南、福建等地尚有反清势力外,全国基本一。面对广袤的国土,仅仅依满人去治理显然是不可能的。当时清初官员的来源主要有四类:满人、随满人入关的官员、前明留任官员和前明取得功名的科举人士。被康熙帝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从前明的贡生一步步成长为从一品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
于成龙出生于山西永宁,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吕梁方山。于成龙生于官宦世家,他的高祖于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抚。到了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这一辈,家世逐渐衰落,于时煌只是个从九品的官员。家道虽然中落,但对于成龙的家教依然非常严格。
于成龙虽然天资聪慧,但科举之路却颇为不顺。崇祯十二年(1639)的时候,22岁的于成龙参加乡试,只考取了个副榜贡生。直到清顺治八年(1651),35岁的于成龙还是没有在乡试中考中正榜。后来由于于成龙的长兄于化龙早逝,父亲于时煌年老体弱需要人照顾,于成龙受家庭所累,也就没再参加乡试。
于成龙的父亲于时煌去世后,于成龙于顺治十八年(1661)以贡生的身份参加了官员选拔考试,最终被任命为罗城知县。这虽然只是一个正七品的职位,但年已四十四岁的于成龙终于踏入仕途。
得知于成龙的这一任命时,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反对他前去就任。因为罗城地处偏远,瘴瘟盛行,民风彪悍。可是于成龙不顾亲友的劝阻,别妻离子,背负行囊,踏上行程。
到达罗城后,环境的艰苦超出于成龙的想像。县衙只是几间破败的房,于成龙平时只得居住在关帝庙里。其中于成龙的一个随从身染瘴气而亡,随从也心有余悸,纷纷离于成龙而去。
既来之,则安之。于成龙迎难而上,立志改变罗城面貌。于成龙扎根罗城,在罗城做了七年的知县。七年来,罗城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秩序井然,民生大为改,罗城成为广西的模范县。
于成龙的顶头上司广西巡抚金光祖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贵人。金光祖是一个非常爱才的官员,他对于成龙的才能非常赏识。康熙六年(1667),金光祖向当时的两广总督卢兴祖推荐于成龙为“卓异”。所谓卓异,故名思意就是政绩突出有卓越才能的官员。
于是,这一年于成龙作为广西唯一的卓异,升任合州知州。按照清朝的官制知州是从五品的官阶,这样,五十岁的于成龙以自己的实干用了七年的时间连升。
于成龙接任的合州当时由于战乱影响,民生凋弊,人口只有百余人,赋役却非常沉重。于成龙到任后,大力革旧布新,号召百姓垦荒,又别出心裁地出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的措施,奖励农耕。很快人口和耕田出现回升,经济得到发展。
由于于成龙在合州任上的出色表现,康熙八年(1669)于成龙又被提拔为黄州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职,官阶为正五品,于成龙在两年的时间内,官阶再升一级。在任黄州府同知期间,于成龙主要负责治安工作,他当时扎根麻城,亲自到民间访问调查,取得一手材料,破获了很多大案,严惩了大量贼寇,对寇起到威慑作用。
于成龙早年科举失意,但在踏入仕途后,屡得上司赏识。前面说过,他在任罗城知县时,被上司金光祖欣赏,举卓异,升任合州知府。在康熙十二年(1673)时,于成龙在黄州同知任上又被湖广巡抚张朝珍垂青,再次被举“卓异”,升任福建建宁知府,官阶为从四品,但很快又临时调任为武昌知府。因吴三桂军进攻湖南,于成龙受命建浮桥便于清军渡河。但浮桥却被洪水冲毁,于成龙因此获罪革职。此后于成龙又因招降叛军刘君孚官复原职。后于成龙又任黄州府知府等职。
康熙十七年(1678),六十一岁的于成龙被授为福建按察使,这是一个正三品的职位。次年,于成龙就因政绩突出获福建总督姚启圣、巡抚吴兴举“卓异”,这是于成龙为官生涯中第三次被举卓异。很快于成龙被升任福建布政使,官至从二品。
此时六十二岁的于成龙已年老体弱,多次想告老还乡却得不到朝廷的准许。此后于成龙又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六十七岁的于成龙积劳成疾,在两江总督任上离世。
于成龙离世前的职位是两江总督,总督的官阶一般为正二品,但康熙二十年的时候,康熙帝在任命于成龙为两江总督时,加兵部尚书衔,这样于成龙的两江总督就升格为从一品。
于成龙为官二十余载,从正七品知县至从一品总督,勤政爱民,清廉一生。他为官不带家眷,四十四岁孤身外出为官,直到六十四岁因为葬母才回家一次,与家人分别二十载始得相见,二年之后便累死任上。于成龙一生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天下廉吏第一,名至实归。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