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孙权的两次求和 刘备的态度为什么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孙权求和的网友们,

  刘备称帝之前,曹丕已经代汉称帝了,建立了魏国。刘备称帝后,不去讨伐曹丕,而是执意要去讨伐孙权,可见其为关羽报仇心切。

image.png

  孙权害怕了,于是立即向刘备求和,可是刘备没答应。这是第一次。

  《三国志·先主传》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意思就是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以给关羽报仇为名,发兵征讨东吴。此时张飞又恰巧被部下所,刘备损失一臂。孙权派使者前去求和,刘备非常生气,没同意。东吴大将陆逊、李异、刘阿等屯兵归,被蜀将吴班、冯习等击败,随后蜀军占领了归,派遣马良前去联合武陵五溪蛮夷,共同作战。

image.png

  接着我们再来看第二次。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公元222年,刘备派黄权率领江北水军从水路进发,自己则亲率陆军从陆路进发。同年七月,被东吴大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等战死。刘备退守永安。孙权听说刘备驻扎在白帝城,非常害怕,于是又派遣使者去求和,这回刘备同意了,同时派太中大夫宗玮前去吴国,以示交好。

  前后相差还不到一年时间,对于孙权的两次求和,刘备为何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image.png

  其实很好理解。

  孙权第一次求和时,刘备正在气头上,再加上此时刘备的兵马齐备,风头正胜,有绝对的信心能够打败东吴。所以刘备没同意,他认为打败孙权不但可以为关羽报仇,同时还可以重新夺回荆州要地,以保证诸葛亮为其制定的“隆中对”。

  至于孙权的第二次求和,刘备刚经历了夷陵之站的失败,兵马损失殆尽,元气大伤。他意识到东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且将士们的士气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随时都有被东吴全歼的危险。此时刘备的底气早就彻底被打没了,刚好见到孙权来求和,于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正所谓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image.png

  此时如果不答应孙权的求和,再度交战的话,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还不如一下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刘备不傻。

  可惜的是就在答应了孙权求和没多久后,刘备就在白帝城病死了,终年63岁。一代枭雄,就此陨落,着实令人惋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