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五代十国时期南吴的建立、发展与灭亡

  你的了解南吴的历史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时代背景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短暂的时期,起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五代结束于公元960年宋朝建立,而十国则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北宋一全国才正式宣告结束。在这的几十年,中原更迭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实力较为强大的政权,地方则先后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

image.png

  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是唐朝藩镇割据势力演变的结果。唐睿宗时期,唐朝开始设节度使一职,经过多年发展节度使演变为集军政、民政、财政于一身的地方行政长官,位高权重。盛唐时期,各节度使还由朝廷任命,服从中央调令,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内地设置了大量节度使,为了早平定叛乱,唐朝任命三位投降的安史旧将为节度使,形成著名的河朔三镇。河朔三镇节度使的继任不由朝廷派,而是自传子侄或由部下悍将夺位,且节度使自己署置将吏官员,各握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国中之国。节度使(藩镇)有的时叛时降,有的与唐朝貌合神离,阳奉阴违,唐朝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减弱。

image.png

  唐末农民之后,各节度使(藩镇)逐渐做大,相互兼并,唐王朝无力控制局面,名存实亡。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于是各实力较为强大的藩镇势力纷纷成国,形成割据政权。割据江淮的南吴政权就是其中之一。

  二、南吴建国

  南吴即吴国,为了区分孙权建立的吴国,后世一般称为南吴或杨吴。南吴奠基人为唐淮西节度使、吴王杨行密。杨行密为庐州合肥人,为人高大有力,能手举百斤的物体,一可走三百里路,曾参加唐末农民,被捕后因相貌奇特而被释放,后应募为州兵戍守朔方,升为队长后,因当地军吏嫉妒刁难而死军吏,占据庐州。

image.png

  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淮西节度使高骈任命杨行密为庐州刺史。唐昭宗龙年(公元889年),杨行密升为宣州观察使,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又升为淮西节度使,三年后被唐朝拜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弘农郡王。杨行密地位的上升,是自己的实力不断增强和地盘不断增大取得的,此时他已经占据江淮地区,成为东南实力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昭宗被藩镇李茂贞困于凤翔,下诏拜杨行密为吴王,出师勤王。

  三、大权旁落

  唐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长子杨渥嗣位。杨行密去世时,虽然对杨渥不太满意,但因的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杨行密一代枭雄,但杨渥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纨绔子弟形象,生性喜好游玩作乐,其在为父杨行密服丧期间也不忘夜饮酒,并且点燃粗大如围的蜡烛来击球,一支蜡烛费钱数万。有时单骑马外出游玩,随从的人在道路奔走,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杨渥的不良行为受到张颢、徐温的劝谏,但他屡劝不听,还对二人出言不逊并想除掉二人,他的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致使将领们颇感不安。公元907年,张颢、徐温突然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成为傀儡。同年五月,张颢与徐温暗中派刺客将杨渥死,立其弟杨隆演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同平章事、吴王。

  杨隆演继位后,张颢、徐温继续把持军政大权,不过这种局面没持续多久。中国古时候永远信奉的都是一山不容二虎,权力的平分看似均衡,其实是最不稳定的,稳定的权力永远都是掌握在一个人手上的!后来张颢与徐温出现矛盾,徐温派左监门卫将军钟泰章袭张颢,徐温一个人担任左、右牙指挥使,揽大权。

  四、父子权臣

  徐温,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年轻时以贩盐为业,投入杨行密帐下,被列为“三十六英雄”之一,后因功升任右牙指挥使。其揽大权后,逐步翦除杨氏旧将势力,稳固自己的地位。天佑八年(公元911年,唐朝虽然灭亡,但南吴继续沿用唐朝年号),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天佑十二年(公元915年),徐温受封齐国公,兼任两浙招讨使,开始镇领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升、润、宣、常、池、黄六州为齐国。徐温居住升州,设立大都督府,两年后迁治金陵(今南京),以其子徐知训(后为徐知诰)在扬州辅佐吴王杨隆演,但大事都是徐温遥控决定。

image.png

  天佑十六年(公元919年),徐温呈请杨隆演即皇帝位,杨隆演不许。又请即吴王位,杨隆演才接受。于是正式建立吴国,改元武义,任命徐温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封东海郡王。

  南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郁郁不得志终饮酒作乐的杨隆演去世,按次序杨隆演的弟弟杨濛应当即位,但徐温为了,废长立幼,于是拥立杨溥继任吴王。南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徐温病死,养子徐知浩继续控吴国政权。同年,吴王杨溥僭号称帝,改元乾贞,任命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杨溥的称帝,只是为徐知诰的取而代之做铺垫而已。

  南吴大和七年(公元935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五、国亡

  南吴天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见时机已经成熟,不满足于受封齐王的他最终受禅称帝,定国号为大齐,建元升元,南吴灭亡。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自己的本姓李姓,改名为昪,又改国号为唐,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南唐。

  南吴从公元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开始,到公元937年灭亡,存在了35年。如果从公元919年建国、改元建制开始算,则仅仅存在了18年。如果从公元927年杨溥称帝开始算,则仅仅存在了10年时间。从公元907年大权旁落到被大齐(南唐)取代,南吴一直成为徐氏扶植的傀儡政权,达30年之久。

image.png

  徐知诰(李昪)即位后,尊南吴末帝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并将杨氏子孙迁到海陵,派兵严加看守,阻绝外人进入。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南唐中主保大十四年),后周世宗柴荣征伐淮南,下诏安抚杨氏子孙,李昪之子南唐中主李璟听说后,担心杨氏作乱,便派兵将杨氏族人全部害,杨氏惨遭。

  六、总结和启示

  南吴是五代十国时期较悲催的一个割据政权,军政大权长期由权臣执掌,数位国主成为有名无实、受制于人的傀儡,国家灭亡后又惨遭,下场较悲惨。

  南吴的悲惨命运源于吴王杨行密去世后人的不称职,失去人心。杨行密在世时,没有对人进行很好的培养,而且去世时才53岁,长子杨渥虽然年满20岁,但是品行不端,没有威望,也不受杨行密待见,而其余诸子都较年幼,无法接受重担,所以杨行密去世时不得不接受现实,立长子杨渥为后。如果杨行密能够及时培养好人,改正杨渥的不良品格,并多加磨炼,树立威望,则不至于出现大权旁落的局面!

image.png

  而且杨行密去世时,命徐温、张颢辅佐新君,徐温强盗出身,张颢刚愎自用,都不是茬,所以杨行密所托非人,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

  自古以来,王位的更替是最容易出现的时候,新君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不能驾驭局面,则很容易被臣下所左右,所以王位继承是一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而对人的培养更是头等大事。如果人年幼,则要选择品行好的辅政大臣,正面的例子:伊尹、周公旦、霍光、诸葛亮等,反面的例子:司马懿、杨坚、徐温、赵匡胤等。以此看来,慧眼识人,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本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