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济济如过江之鲤的魏国,国力为什么会迅速衰弱?
你们知道魏国国力如中天,为何却迅速衰弱,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三家分晋后,魏国处于中原地区,这是四战之地,而且周围强国林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魏文侯必须强兵富国,拓展疆域,才能保证新兴的魏国不至于被灭掉。
魏文侯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富强国家,于是他开始招贤纳士。他任用李悝、翟璜为相国,主持内政,进行改革,祛除弊政,使魏国的国力逐渐变强;以吴起、乐羊为将领,为魏国开疆拓土,吴起攻打秦国的河西之地,夺取河西设立西河郡,使得魏国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重用儒家名士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魏文侯自任用李悝变法以来,魏国一时人才济济,使得魏国的国力蒸蒸上,称霸于天下诸侯。
可是,魏文侯开创的这种求贤用贤的风气,到魏武侯时期,就变了风向。因为魏武侯从小就养成了傲慢的贵族心态,不把天下名人放在眼中。魏武侯自然也不会像魏文侯那样求贤若渴,对人才放任自流。他在位期间,最大的失误就是逼走了一手建立魏武卒,为魏国扬威天下的吴起。
等到了魏惠王时,前期虽然任用了白圭这样的政商能臣,但是后来以只看名气不管才能方式来为魏国选拔官吏,于是魏国的人才开始弃魏国而去。孙膑、商鞅、乐毅、张仪、范雎这样的治国平天下之才先后离开魏国。直到魏国灭亡时,都没有一个大家执政。仅有的王族天才信陵君魏无忌,又被猜忌和排斥,空留下对魏国的预言。
魏国的人才的流失,是排斥正的人才,敬重有名望的学问,对于年轻人才更是一路红灯。魏国式的人才选择,具有历史的迷惑性,是最值得警惕的。空有大量的人才,而不懂的去使用人才,魏国的衰弱是必然的。
魏征的话犹言在耳,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