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晁错,七国之乱还会发生吗?

  七国之乱,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刘邦去世以后,西汉就交给了他的刘盈来管理,可实际上,掌控国家的人却是他的妻子吕雉,即所谓的“太后称制”,由太后代替天子行使权力。

image.png

  吕后执政的时间要刘邦长,一共在位十六年。

  在她执政位期间,国家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是,有两件事却不得人心:

  一、她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汉惠帝,把假太子刘恭扶上了皇位。之后,因为刘恭不愿意听从吕后的指挥乖乖当一个傀儡皇帝,所以,被吕后派人软禁死后,又扶持刘义上位。

  二、大力拥护吕氏人员入朝把控政权,大有改朝换代的意思。这摆明就是违背了刘邦当年订下的“白马盟约”,所以,当吕后死了之后,刘氏一族便联合朝野权臣发动了一场,将吕氏一族全数诛。之后,丞相陈平见此立马转变风向,召集大臣们商议,最后,刘氏夺回政权,刘恒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生母是魏王的妻子薄姬。刘恒很懂得隐自己的心思,在做代王的时候,就较低调。因为,他非常明白自己为什么可以当上皇帝,也很清楚王侯的心思,所以,在人前,他表现得谦逊有礼,宽容大度,时不时用一些小手段安抚各位王侯。

  在刘恒当上皇帝的第三个月,有一些大臣请奏,让刘恒确定太子人选。

  于是,刘恒便借着这个机会向各位王侯表达了自己的一番谦虚承让之意。他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年纪我大,见识我广,明白治国的道理;吴王是我的哥哥,心怀天下苍生,崇尚道德;淮南王是我的弟弟,他用自己的才干和德行辅助我打理国家,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作为下一任皇帝。”

  并且,还说道:“除了他们之外,王侯和一些刘氏功臣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如果能够推举这些人来担当治理国家的重任,谁还能说不是天下人的福气呢?现在,大臣们不推举他们,而是一味地让我确立自己的为太子,这不是让我背上不顾贤能、罔顾苍生的罪名吗?”

  刘恒这番话说得可好,虽然,最终还是把他的刘启立为了太子,但是,刘恒这样一来既给了各位垂涎皇位的王侯们希望,又安抚了他们想叛变的内心,换来了江山的短期安宁。

image.png

  后来,刘恒死了,刘启如期上位。但是,刘启跟刘恒的性格却大大相反,他不懂得如何隐自己,再加上,晁错在身边煽风点火,使得他当上皇帝没几天后,就觉得王侯们的势力过大,危及到了自己的治,贸然“削藩”,试图解除威胁。结果,刘启的目的不但没有达成,还招来了“七国之乱”。

  发动“七国之乱”的是吴王刘濞,他是刘邦兄长刘仲的。刘邦取得天下以后,不仅给自己的兄长刘仲封了一个代王,还把山西大同那块地给了刘仲。但是,刘仲的能力不行,在匈奴人进犯的时候,他因为害怕得逃到了洛阳。刘邦得知后,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好把他降为了郃阳侯。

  按理来说,刘仲胆小怕事,他的也差不多,但是,吴王和刘仲的性格却恰恰相反,他非常英勇,于战斗。公元前196年,淮南王叛变,刘邦亲自率兵上战场,吴王跟随着刘邦一同,数次冲锋建功,使得刘邦对这个侄子产生了别样的看法。

  平定以后,刘邦对吴越这块地很不放心,可他的都还年幼,不能够吴越。于是,刘邦便把这个侄子封为了吴王,管理吴越一带。

  公元前154年,朝廷刚召集大臣们商议削藩一事,吴王便即刻联系各位王侯一起叛变。

  吴王派自己的手下应高去挑唆英勇威猛的胶西王:

  “现在,刘启受人蛊惑,打算削藩,残害宗室中人,吴国和胶西都是诸侯大国,一旦削藩,必定牵连彼此。再加上,吴王身体不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若是被朝廷猜疑,那将无法解释。此外,胶西王之前因为卖爵一事受到处罚,王侯也因为一些小事被削地,朝廷这一系列的举动摆明了就是要削藩。目前形势严峻,我们必须联合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胶西王听后,便答应了。但是,吴王害怕胶西王反悔,便亲自前往胶西国与其结盟。不久后,胶西王联络齐地的几位王侯一起,答应了这件事。做好准备以后,吴王便在自己的封地上起兵,并在给王侯们的一封信上说自己之所以起兵,是因为臣晁错。

  同时,他还宣称:“我自己手里有八十多万大军,将会直接向西前进,进攻中路。”此外,吴王还说:“我自己管理吴越多年,府库庞大,军资充足,若是各位兄弟鼎力相助,将来府库中的财富都用来奖励他们。”

image.png

  然而,吴王的西进之路却不顺利。

  因为,在他西进的路上有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梁孝王刘武。

  那么,吴王为什么不提前联系梁孝王呢?

  原因很简单,刘武是刘启的亲弟弟,太后窦氏的小,极其受宠,他享受着跟一般王侯不同的优待,坐拥四十多座城池,拥有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府库里的财富数不胜数,珠宝玉器皇宫中的还要多。而且,刘启曾告诉过刘武:“我死了以后,皇位由你来继承。”

  如此一来,刘武自然没有理由跟吴王一起。

  虽然,西边有刘武抵挡,但是,七国王侯从四面涌来,一时之间,汉朝面临被颠覆的处境。刘启一边派大将平叛,一边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

  这时,有一个叫袁盎的人向刘启提出了一个建议:“把晁错了,以平息王侯之怒。王侯们之所以会起兵,是因为晁错这个大臣在君王身边蛊惑,现如今了晁错,王侯们便没有了起兵的理由,自然会罢兵回到封地。”于是,过了十多天之后,刘启便下令把晁错给斩了。

  可是,晁错的死,并未像袁盎所言那样换来安定。

  虽然,没有了晁错这个借口,但是,已经无路可退的吴王决定只进不退,继续进攻。最后,吴王被刘启派去的大将周亚夫给断了粮食,使得大部分士兵因为过度饥饿而死,剩下的人都逃跑了。

  吴王见自己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便带着几千亲兵连夜逃到了东越。但不料,吴王在东越的消息被刘启得知,刘启当即令人用钱去收买东越,让东越王砍下了吴王的头颅。

  至此,吴王彻底败北。

  那么,吴王的同盟战友们咋样了呢?

  楚王起兵失败,了结;胶东王等人陆续承认罪名,被判以死刑;犹豫不决的齐王,因为害怕被皇帝治罪,自行服了结;赵王坚持时间最长,他被汉军围困半年之久,还不能决出胜负,最后,大汉的援军来临,水淹城池,赵王在绝望中了。

image.png

  然而,济北王却免于一死,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他虽答应了胶西王谋逆,但是,被郎中令制止没去,所以,算是有动机却未付诸行动。

  二、他四处找人托关系保命。济北王得知王侯的下场后,一直心有不安,好几次都想用来保全家人的性命。后来,有人向他提议说:“找梁武王帮忙,让梁武王在圣上面前多加美言。”如此,济北王才保住了性命,不过,却被降为菑川王。

  至此,一场刘氏内部的残宣告结束。因为晁错的进言,刘家人骨肉相残,但是,刘启却因此解决了心头大患,巩固了自己的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